来源:四川在线
四川在线消息(记者 寇敏芳)四川长宁6.0级地震发生后,地质专业技术人员经过一天一夜的地质灾害排查,截至6月18日下午6时,已初步对宜宾市现有的1254处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了排查,发现21处隐患点有变形加剧现象。此外,排查中还发现新增隐患点16处,已经过宜宾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确认备案。
此次地震引发的次生地质灾害有何特点?将如何防治灾害?记者采访了正在一线指导地灾排查工作的省地质工程勘察院总工程师钱江澎。
地灾特点:新增隐患点以高位崩塌为主
虽然此次地震震感强烈,但由于震级为6级,总体来说,对地质结构的的破坏力有限,没有造成“山河破碎”的情况。截至目前,还没有出现地质灾害导致的人员伤亡。
地震发生后,钱江澎等第一梯队的37名专业技术人员于18日凌晨赶到长宁县、珙县、兴文等重灾区,携带11台车及无人机、三维激光扫描仪、GPS等专业装备,迅速开展工作。
钱江澎说,经过技术人员的初步摸排,发现了新增的隐患点16处,这些隐患点主要有以高位崩塌为主,由于当地的石灰岩山体长期受物理风化,岩体和山体的结构面被割裂开,也就是说,山顶的岩石虽然看起来和山连为一体,但实际上已经开裂,受地震影响,山顶的大石块被“晃”了下来。
另一类是地层顺层滑坡。主要发生在宜宾到叙永的高速公路施工现场,由于高速公路建设中,现场基岩被切成坡面,受地震影响,形成滑坡。
此外还有因地震导致的地形起伏,产生了一些地表裂缝、错台等,影响不算大。
防灾措施:加强排查力度,人技结合确保万无一失
根据气象部门的预报,震后几日,宜宾地震灾区以阴雨天气为主。“在余震和雨水的作用下,可能引发随机的崩塌。”钱江澎说,除了现在已经排查出的16处新增隐患点外,可能还有未发现的隐患点,因此必须进一步加强排查,并做好监测工作。
截至6月18日20时,地震灾区及周边区域已投入26支专业地勘单位234名专业技术人员,共携带75台车、25架无人机及2台三维激光扫描仪、10台GPS、39台测距仪等专业装备开展次生地质灾害应急调查和抢险救灾。
截止目前,宜宾经专业单位排查核实原有隐患点555处。自贡、内江等市共排查核实原有地质灾害隐患点523处。
“昨天到今天,我们排查的力度和范围相对有限。”钱江澎说,下一步,将对安置点、人口聚集区等重点部位进行深入排查,除了利用无人机、三维激光扫描仪等现代化手段外,还要做到技术人员上山实地观测,人技结合,确保万无一失。
针对已经发现的16处新增隐患点,宜宾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已经组织当地群众开展专业的地灾监测知识的培训,纳入隐患监测体系。钱江澎建议,针对重点隐患点,省自然资源厅和市级自然资源管理部门应安装专业监测仪器和设备,实现更加精准的监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