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郭奔胜
正值建党百年,电视和网络上热播的《觉醒年代》《理想照耀中国》等红色大剧中,那一个个义无反顾的身影虽未谋面,一幕幕动人心魄的场景虽未亲历,但隔着屏幕,仍能感受到澎湃的热血和信仰的力量。
审视此时我所在的忻州,在那个动荡年代,这里也不乏觉醒的先驱;理想照耀中国,也照耀着忻州这片红色的土地。
1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对于忻州而言
星星之火在哪里
又是怎么燎原的?
我心中的日历不停地回翻
早在建党前一年,1920年深秋时分,静乐青年高君宇作为李大钊和陈独秀的学生,就在北平加入了共产主义小组,成为中国共产党最早的58名党员之一,也是山西第一个共产党员。这意味着,从那时起,这位“五四健将”就已经把山西和忻州写进了党的历史。
李大钊与高君宇。源自网络
1926年6月初,“五卅惨案”刚刚过去一周年,肃*的街道上行人稀少,崞县中学学生会主席刘葆粹,就在太原毅然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忻州第一个共产党员。同月上旬,忻州第一个党支部——中共崞县中学支部也筹建成立。次年元月,忻州第一个县委——中共定襄临时县委成立。
有人说,闪电是伟大的觉醒者,因为它唤醒了沉睡的大地。高君宇先生就是这样一位“闪电”般的代表人物。他在日记中用诗句袒露心声:“我是宝剑,我是火花,我愿生如闪电之耀亮,我愿死如彗星之迅忽。”
显然,他不是一个躲在书斋里“躺平”的人。他这把宝剑带头砍断束缚新思想的旧辫子,带头冲向前方火烧赵家楼。他这簇火花拼尽羸弱之躯,数千里播撒革命火种,两次深入虎穴又机智脱险。他接受重托,担任孙中山先生政治秘书,南下广州协助平叛,北上起草《北上宣言》,不向病魔屈服。他像闪电一样穿梭于演讲、聚会、斗争、办刊之间。最后,真的如彗星般急速地燃尽了自己。
《北京大学日刊》曾评价他:“久而益厉,猛勇有加,其弘毅果敢,足为青年模范。”这个青年模范,从忻州这样一个逼仄僻壤走出来,却真真切切展现了一个青春中国该有的辽阔与深刻。
我对先生景仰已久,在北京工作时,就知道陶然亭公园有他的塑像和墓碑,那里曾是他和中国共产党的先驱者们秘密开展革命活动之所,因辗转忙碌,自己竟未去凭吊过。来忻州工作的机缘,让我有了近距离拜谒他的机会。去静乐下乡,我专程赶到文庙东面的明伦堂院,也就是岑山书院,先生曾经读书的地方。
静乐县文庙明伦堂。忻州日报资料图
远远地我就望见了他的雕像。他站立在一块土坡一样的大理石台基上,仿佛正注视着我,我不由得加快脚步向他走去。快走到跟前,才看见他单手叉腰,迈开步子,正向前奔去,他的目光穿透镜片投向我,温暖而坚定。我深知,先生有着更高远更广阔的凝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