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在挖冬笋。
□付久焱 特约通讯员 周超文 文/图
“现在正是农村挖冬笋的好时节,只要掌握了技巧,一天下来少说也要挖上20公斤左右,按目前冬笋市场价每公斤卖10元计,可以卖上200元。”1月7日,在泸州市纳溪区白节镇竹海村的大旺农贸市场一隅,正在出售冬笋的巫显清老人高兴地说,今年从采挖冬笋开始,他已经收入了5000多元。
竹海村是纳溪大旺竹海的核心村,全村毛竹种植面积达2万亩。近年来,竹海村的广大村民靠着种植毛竹卖竹子、卖竹扫帚和竹笋,家家住上了好房子,过上了好日子。特别是进入冬季后,采挖冬笋更是成为了竹海村村民增收的一大产业。
“冬笋长在地表下面,双眼是看不到的,只能根据裂纹才能挖到。因此,挖冬笋看似简单,但如果不掌握一定的挖笋技巧,往往空手而归,白花力气。”巫显清说,他从小就开始跟着大人挖冬笋,对挖冬笋自有一套技术。
巫显清介绍说,在上山采挖冬竹笋的时候,首先要根据竹叶的颜色来判断,如果叶子颜色比较深大多都会有冬笋,如果叶子枯黄则一般没有竹笋。竹子如果是一年生,一般也不会长冬笋,只有老竹子才会长冬笋。
巫显清说,采挖冬笋除了看竹叶和楠竹生长期的长短,还要看山和看竹鞭。上山采挖应选择阴凉、背阳、鞭浅、潮湿的山窝采挖。这个时候,冬笋的个头不大,在向阳、干燥的山腰、山顶,几乎还是笋芽。同时,挖笋时还要注意观察竹鞭。如果挖到带有尖笋芽时,看一看是老鞭还是嫩鞭,碰到嫩鞭的话就继续往后面挖,而是老鞭则向前挖一定会有冬笋。如果挖到的是老鞭,并且还有新发的竹鞭,那就从这个开叉的新鞭继续往前挖,一般80厘米处还会有冬笋,这就是挖冬笋的顺口溜“老鞭开叉追新鞭,追到十八步边”。
“除了找笋要有技巧,挖笋时也有技术讲究。”巫显清说,挖笋时,中间可重锄,两边要轻锄,以免伤笋;如果侧卧,则笋结在中间,还要注意结在下侧的“翻鞭笋”。有的主鞭断了(死了),可能出现两根杈鞭,而两根杈鞭都可能结笋,这时可先追一根,另一根留作以后再追,以此扩大挖笋范围。而挖到笋后可别太高兴早早离开,一般一根竹根上是不止一个笋的。俗语有“竖一、横二、卧三四”的说法,少则两三个,多的就是一窝七八个的也不足为奇。刨笋根要小心,尽量别伤害小笋芽和竹根,刨完后要用原来的土再覆盖上。
巫显清还介绍,很多人在上山挖冬笋时还存在一个误区,认为竹子大就可能有竹笋,其实并非如此,越是小的竹子反而容易长冬笋。
由于冬笋有着“菜中第一品”“菜中皇后”等美誉,不仅口感脆爽鲜嫩,而且营养相当丰富,在市场上极受消费者青睐,几乎都是供不应求。今年,竹海村的冬笋依旧是直销北京、上海。
每年进入冬季,竹海村的广大村民就抓住这个季节,天天上山采挖冬笋,甚至全家出动。由于村民挖笋有方,一天下来收入相当可观。竹海村村主任李俭强介绍,每亩毛竹平均可以采挖冬笋50公斤,按目前市场收购价10元/公斤计,每亩毛竹林就可给村民带来500元的收入,全村2万亩毛竹,可以让村民在这个冬季增收10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