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MateBook E Go 图片来源:瘦子说)
而在用户演示PPT、观看视频等场景中,全新磁吸键盘带来的优势依旧得以体现:通过单独的“支架形态”,用户可自由调节机身角度,用所在场景最舒适和清晰的角度进行内容演示或者观看影片。
在“平板形态”下,通过全新的ID与架构设计,12.35英寸屏幕的华为MateBook E Go裸机重量仅为710克、厚度7.68毫米,屏占比更是高达88%。同时采用了手感与外观更时尚的微绒玻纤材质与三涂三烤旗舰级工艺,可以轻松放在男士商务单肩包或者女士手提包内,并且兼顾便携性与“外观也是生产力”的移动办公用户“颜值刚需”。
与之相比,同级别尺寸的微软Surface Pro 8 二合一产品(13英寸)机身厚度为9.3毫米,重量为889克,14.4英寸的Surface Laptop Studio机身重量更是高达1820克,足以看到华为MateBook E Go全新架构带来的“极致减重”效果。
生态融合
作为笔记本产品,“二合一”并不能改变用户对“生产力工具”这个基础刚需。
华为MateBook E Go为此带来了两大创新:
一是应用层面,Windows系统 ARM架构,应用生态适配是用户最关心的“成熟度”体验之一。华为MateBook E Go上搭载了多款被移动用户视为“刚需”的专业应用,如OneNote、Drawboard PDF、LiquidText、Affinity Designer,可以有效提升协同办公、高效创作,以及手绘设计等复杂需求,同是Windows系统也保证了用户的操作熟悉感与跨平台数据兼容性。
华为还与微软、开发者共同协调深入生态创新,从各个渠道搜集和用户调研去梳理TOP级应用,目前已经完成了覆盖行业头部、遵循“二八定律”(占比20%的头部应用满足80%用户的广泛性需求)适配。可以说,华为推动Windows系统 ARM架构的生态加速普及,提升的不仅仅是华为自身用户体验,而是整个Windows二合一笔记本品类的整体创新节奏和市场普及速度,这也代表了华对二合一笔记本的投入决心与产业担当。
二是在性能层面,通过搭载华为自研、并在之前笔记本新品上已经充分验证并广受好评的Super Turbo技术,让华为MateBook X Pro摆脱了其他二合一产品过度依赖芯片与Windows限制。通过系统底层进行深度优化,在充分发挥CPU和GPU协同性能的同时进一步降低功耗,在提升办公效率的同时有效提升续航体验,这也是过去Windows二合一笔记本用户最大的使用痛点与购买疑虑之一。测试数据显示,在视频会议这一移动办公用户高频且重度负载的场景下,CPU占用减少 22%,GPU占用减少 35%。
华为相关人士对《壹观察》表示:Super Turbo对ARM平台原生应用的适配的难度确实更大,跨平台背后需要很复杂的机制调整与优化调教。这其实也是华为MateBook E Go产品立项早于华为MateBook E,但发布却在其之后的重要原因。
交互融合
交互升级是用户对传统笔记本的最强痛点之一,也是华为在笔记本领域持续引领的重要技术优势。
依靠三大技术支撑,华为MateBook E Go实现了三大明显提升用户交互创新的体验提升:
多设备通信共享。联网是混合办公时代的刚需,过去笔记本在户外或高铁环境下大多都是需要手机设置Wi-Fi热点,但同时必须面对手机与笔记本之间连接复杂、网络不稳定,以及手机发热、续航下滑、应用卡顿等一系列问题。多设备通信共享技术应运而生,通过虚拟蜂窝网络技术,与MateBook E Go可以获得类似本机使用流量相同的上网体验,也就是按需提供低功耗联网能力,从而避免了上述传统笔记本的连接瓶颈难题。测试数据显示,手机侧通信类应用场景(如微信、头条等)功耗降低约15%,视频类应用场景(如腾讯视频、抖音等)功耗降低高达32% 。
横屏大窗口。手机竖屏与笔记本横屏的产品形态,意味着即使应用跨屏也必然会影响用户体验。MateBook E Go “横屏大窗口”功能就是解决这一难题:在与HarmonyOS 3 手机跨屏协同之后,适配应用在笔记本界面将从手机端的竖屏改为与“横屏大窗口”模式,如应用本身还没适配则进入华为独特的“平行视界”模式。
也就是说,华为MateBook E Go的多屏协同交互界面,不再是类似手机的“小窗”,要么是与Windows体验更加一致的“大窗口”(如图库、笔记、办公协同等应用),要么就是更适合笔记本、并且手机端无法完成的大屏交互(如淘宝、微博)等应用内分屏体验。“让手机端应用进入PC后不再受制于小屏”,才是提升用户跨屏交互体验的核心优势。
中转站。这个同样是华为MateBook E Go首发的功能,移动办公用户在工作中经常会使用不同篇章文件的摘取与复制功能,之前大多必须通过第三方软件进行辅助才能完成。如今用户可以将这些文字、图片内容以一张张“卡片”的形式放在“中转站”这个临时仓库中,用户在另一台设备就可以将这些 “卡片”拖拽出来,进行再次编辑使用。
那么,华为跨屏协同与“中转站”功能有哪些区别?针对《壹观察》这一问题,华为研发人员解释称,主要有两个区别,一是“中转站”特别适合跨设备不同应用间搜集和使用资料,不需要频繁切换即可完成以往繁复的步骤,对于很多本机跨应用资料整理也很实用;另一个是“中转站”可以一次搜集,在多个设备上进行拖拽编辑与整理,让简单信息流转跨应用更直观,大大节省了多个设备间的跨屏办公效率。
该研发人员还强调了三个信息:“中转站”与跨屏协同是互补作用,可以为用户提供更多自己偏好的选择;两个功能皆是基于分布式软总线与近场通讯连接这两个华为独特的“基础核心技术”,虽然行业如今也出现了类似跟随者,但“画皮难画骨”,表面功能可以模仿但真实体验还是会有明显差距的;横屏大窗口与中转站两大功能会通过后续OTA推送,其中前者是必须与搭载HarmonyOS 3的手机才能实现,这也是强调“技术深度与差异度”的重要体现。
终端融合
作为与搭载HarmonyOS 3终端首批共同发布的“二合一”笔记本产品,华为MateBook E Go也在“超级终端”能力上再次向前跨出了重要一步。
比如与华为手机、FreeBuds耳机可以组成“超级移动办公终端”,连接状态下还可以随时查看耳机电量,以及在笔记本视频会议和手机来电中随时切换;与华为平板、智慧屏、MateView显示器可以通过靠近实现敏捷连接,既可以使用更大屏提升办公效率或者演示体验,也可以将自身作为“数位板”与其他屏幕协同提升图形创作效率;而支持Cast 投屏协议也与MateView之间拥有更加安全、流畅、低延时的屏幕联动体验,在高清视频或游戏娱乐等使用场景下更加友好;如果需要打印,只需要华为MateBook E Go靠近打印机即可完成连接,并且实时查看墨粉剩余量,甚至还可以帮助同事远超打印材料 ......
对于一款拥有“四种形态”的“二合一”笔记本产品来说,超级终端与跨屏协同等能力的加持,一方面可以充分体现其作为“全场景移动办公利器”的价值,另一方面也进一步拓展了华为全场景智慧办公的完整体验,“让每一个用户都可以放心拥有自己最偏爱的智慧办公工具”。
华为再次成为"普及破门人"疫情持续虽然有效提升了笔记本销量,但三年时间也足够完成新一轮换机周期,同时受线教育市场影响也增加了诸多不确定性。GFK公布数据显示,2022年第一季度中国笔记本市场环比下滑7%。另一家调研机构Omdia则预计2022年全球笔记本市场下滑幅度将达26%。
华为却实现了强劲的逆市增长,成为笔记本市场的“新发动机”。GFK数据显示,华为第一季度在中国笔记本零售市场销量同比增长44%,环比增长47%。其中轻薄本电脑零售市场,华为笔记本电脑2022年Q1份额季度环比增长率为59%,达到18.6%,5000元 高端价位段份额增长至28.7%,轻薄本线下渠道更是环比增长37%,达到26.2%。
在主打轻薄笔记本的“二合一”市场,行业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华为在国内二合一笔记本市场份额高达37%,并且领先排名第二的品牌约15个百分点,市场优势非常明显。
华为并不是“二合一”笔记本市场的首发者,但其2016年发布的首款MateBook就是“二合一”产品,这也是华为第一款笔记本,表明了华为对这一赛道的看好。仅过了六年之后,华为就成为该领域真正的“冠军领跑者”,《壹观察》认为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首先,善于使用在全球旗舰手机市场成功验证的创新技术与产品经验推动“降维变革”。比如华为MateBook E Go采用的全新的ID与架构设计、多彩外观、“不惧手握”的全新天线设计、首创的屏下薄膜独立蓝牙天线,以及基于GPU Turbo的Super Turbo技术等等,都来自华为在旗舰手机领域的内部结构堆叠、人因设计、核心通信技术与系统底层技术等领域的长期创新积累。
第二,敢于将“二合一”笔记本作为最新技术的“承载平台”。比如华为MateBook E Go首发的多设备通讯共享和横屏大窗口,以及鸿蒙平板的写画体验,防误触体验,系统级全局批注、一键摘录体验等一系列的首发技术。这些外界看来“必须旗舰级首先搭载”的技术,华为却认为“很正常”,原因一是 “二合一”笔记本灵活的“多形态”使然,二是华为希望更多用户关注到华为付出了大量心血与资源打磨出的这款“二合一”新品。
第三,产品定义清晰,目标用户群精准。华为MateBook E Go产品定义之初就明确了两个关键点:将Windows视为“刚需”,并且非常看重便携性的重度移动办公用户。按照华为产品经理的话就是“可拆可合,每一面都很出彩;外出办公一天,始终有网有电”。这也是对移动办公生产力最核心需求的直观概括:“好带好用,有网有电”,而从MateBook E Go这款产品来看,华为已经实现了这一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