蓖麻是人们比较熟悉的非食用油料作物,它在植物分类学中属于大戟科蓖麻属一年生粗壮草本或草质灌木;目前在我国南北栽培比较多,并且根据蓖麻的茎叶颜色、果实是否有刺、种子大小和斑纹划分为很多栽培品种。关于蓖麻植物学、栽培学、资源应用方面的报道和文章很多。今天我在这里主要从蓖麻的名称来由、传播历史、利用价值方面进行探讨,与大家共同交流学习。
一,关于蓖麻的名称
蓖麻在世界多地都有栽培,其世界通用名称为Ricinus communis Linn.,即为学名,这个名称是在1753年由瑞典著名植物学家林奈正式命名发表的;当然各个国家根据本国语言也有自己的叫法。我国就叫蓖麻;蓖麻是正式中文名称,这个名称来源于《唐本草》,在《中国植物志》中确定为正式中名;蓖麻这个名称是怎么来的,据资料,由于它的种子椭圆形,表面平滑,有浅褐色或灰白色斑纹,看起来形状像“牛螕(蜱)”,
又因它是草本而非虫类,便去除“螕”字的“虫”字旁,加上“艹”头,组成“蓖”;这种植物的茎皮纤维可制绳索,有着大麻、宁麻的麻类植物的功能,在它们共同名称中抽出“麻”字,并尾追在“蓖”字之后,于是,结合种子形状比喻和茎皮作用,巧妙起名“蓖麻”全名。它的别名还有蓖麻籽、大麻子、红蓖、老麻了、红麻、八麻子、草麻等等;在植物分类学中属于大戟科蓖麻属(全世界共1种)植物。
二,蓖麻的传播历史
蓖麻是一种热带、亚热带油料作物,原产非洲东部;据《中国植物志》记载,“蓖麻原产地可能在非洲东北部的肯尼亚或索马里”,说明蓖麻的原产地目前还不能完全清楚;但考古学家发现,在古埃及王陵中有保存完好的蓖麻种子,经过鉴定埃及种植蓖麻至少有四千多年的历史;其邻近的埃塞俄比亚也成了种植蓖麻的古国之一。后来由于人类的探险活动等,使人类活动扩大了涉足范围,开通了多方商路,包括植物种子在内的物资交流广泛开展,蓖麻种子便由非洲东部向世界多地传播开来,
如亚洲的印度支那、泰国、中国、日本,南美洲的巴西、阿根廷,北美洲的美国等。那么,蓖麻是何时何地传入我国的?目前还没有准确的答案,只有文献记载和考古的一些证据;根据研究资料,古代医书《本草》曾对蓖麻作过形象的描写,写到:“仁油可作印色”,“籽无刺者良,有刺者毒。”;明代末年《天工开物》对蓖麻籽的利用也有记载;明代弘治十八年《本草品汇精要》对蓖麻的医用和疗效也有记载;事实上唐朝显庆四年即公元659年颁行了《新修本草》,后称《唐本草》就对蓖麻有记载;由此证明外来的蓖麻在唐朝就已落户中国,并且知其医用价值;《康熙字典》注释:“据玉篇(梁·顾野王撰),有蓖麻之名”,这里的“梁”是我国历史上的南北朝时期,这就说明我国在1400多年之前已经开始种植蓖麻了。至于蓖麻在我国是何时何地传入的,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发现。
三,蓖麻的利用价值
第一,蓖麻的种子可榨油,是重要的工业用油。
蓖麻籽含油率45%左右,种仁的含油率75%左右;蓖麻油是一种不干性油,其特点是粘度高、凝固点低、耐高温、耐严寒,在500°C高温时不会硬化,在-40°C低温时不会凝固;因此蓖麻油在工业上具有其他油脂不能替代的作用,可广泛用于航空、航天、精密仪器的高级润滑油、刹车油、防护油等。并且它是一种有多种用途的化工原料。
第二,蓖麻在农业上用途很广。蓖麻油可作农药的乳化剂;蓖麻籽脱油后的饼粕可作肥料;蓖麻茎皮纤维可制作绳索、混纺麻袋和麻织品。
第三,蓖麻药用。宋代《图经本草》中对蓖麻就有“中有仁,嫩白,可入药”的记载;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也有“蓖麻籽捣碎可治脚气病、浮肿和脓疮等疾病”的描述。蓖麻和蓖麻籽在我国医药中一般多用于缓泻剂。
药用时请遵医嘱。注意蓖麻籽中含有蓖麻毒蛋白和蓖麻碱,对人体和其他动物具有剧毒,不可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