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雏鹅的饲养
初期应实行舍饲,逐步向放牧过渡。舍饲主要喂给水、草、料,应遵循精细加工、少给勤添的原则。
1.及时给水 雏鹅运回后,在育雏室内适当休息,当绒毛已干并能站立时,便可饮第一次水,俗称“潮口”。这是雏鹅饲养的第一关。饮水器内水深3厘米为宜,饮水要清洁,最好是凉开水,水温以25℃为宜,水内应添加0.05%的高锰酸钾,连饮7天,可防止消化道疾病。
2.适时开食 开食必须在潮口后雏鹅起身有啄食行为时进行。出壳后24~36小时内开食。适时开食还能促进胎粪排出,刺激食欲。开食饲料常用碎米和小米,经清水浸泡2小时左右沥干再用。青饲料(除去烂叶、黄叶、泥土和茎秆)切成1~2毫米的细丝。开食时可先青后精、先精后青或青精混合。由于雏鹅对脂肪的利用能力很差,饲料中应忌油。饲喂以八成饱为宜。
3.适时放牧 雏鹅初次放牧的时间,可根据气温而定,最好在外界气温与育雏室温度接近、风和日丽时进行,通常热天在出壳后3~4天,冷天在出壳后10~20天进行初次放牧。放牧前喂少量饲料,并让雏鹅在水池边草地上自由活动半小时,让其下水活动几分钟,再赶上岸让其梳理绒毛,待毛干后赶回育雏室。放牧时要注意以下几方面:①选择好头鹅和训练“语言信号”。②选好放牧场地,要求离鹅舍近、道路子坦、水质干净无污染、草鲜嫩、噪音小。③合理组群,放牧鹅群以300~500只为宜,并且日龄相同。④迟放早收,上午在草上露水干后放牧,下午收鹅时间要早些。20日龄后,雏鹅开始长大毛毛管,即可全天放牧,只需夜晚补饲1次。
(二)雏鹅的管理
1.盖好鹅棚 雏鹅体小娇嫩,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不强,一定要做好保温降湿工作。保温工作尤为重要。规模养鹅必须有专用鹅棚,附近应有水塘和草地。鹅棚应能防止鼠患和兽害。
2.分群饲养 1~15日龄时应放在鹅篮内或芦席折成的圈内饲养,以防止扎堆引起伤亡或受热出汗而成僵鹅。每个鹅篮内可放1~5日龄的雏鹅50只,6~10日龄时减少到35只,11~15日龄减少到25只,20日龄后可采用大的芦席折成圈饲养,每圈可放80~100只。
3.及时起身 所谓起身,即用手抄动驱散雏鹅,使之活动,以调节温度、蒸发水气,确保雏鹅健康成长。自开食后,应每隔1小时起身1次。在夜间和气温较低时,更应经常观察,防止扎堆。
4.适时放水 7日龄后,在气温适宜时,可在清洁的浅水塘内第一次放水。天冷时可在15日龄后放水,在夏季3日龄后即可在放牧时放水。水温22~30℃为宜。放水时间应在下午三四点时进行。
5.安全放牧 15日龄后应在放牧地搭一临时鹅棚,长5米,宽3米,可供500只雏鹅过夜用。为避免兽害,棚上可罩一张大鱼网,棚内用芦席隔成若干小栏,以防拥挤和扎堆。20日龄后小栏可逐步拆除,进行统棚管理。夜间应有专人值班看守。
1000只雏鹅1天的饲料量(参考数量) 单位:千克、次
│日龄 │ 青料量│精料量│日喂次数│ 备注 │
│ 1 │ 5 │ 2.5 │ 6~10 │其中夜晚2~3次│
│ 3 │ 12.5 │ 5 │ 6~10 │其中夜晚2~3次│
│ 7 │ 37.5 │ 15 │ 6~10 │其中夜晚2~3次│
│10 │ 77.5 │ 21 │ 6~8 │其中夜晚2~3次│
6.接种疫苗 注意饲料、垫草的卫生,及时接种疫苗。如母鹅未接种小鹅瘟疫苗,则应用小鹅瘟血清0.1毫升对出壳后24小时内的雏鹅进行预防。15日龄建议注射鹅二联苗(鹅副粘和鹅流感灭活苗)每只小鹅0.5毫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