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思想以科学自然观、两山论思想、生态治理观等为主要内容,逐步形成了以“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性、贯彻新发展理念、系统推进的思路、以人民健康为重心、法治护航、强化公民环境意识、积极参与国际合作”等七大主题为主要内容的生态理论体系。*生态文明思想超越了“人类中心主义”和“生态中心主义”,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这一价值观念已进入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全领域并贯穿中国现代化治理全过程,成为全球众多民族国家的执政理念。近日学习《*谈治国理政》第四卷第十四专题“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深刻领悟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
跨越生态文明建设的时代困境
*生态文明思想上升为国家战略,有力地指导了中国生态治理,并在全球生态治理的实践中发挥了积极作用。社会主义中国的共同富裕目标在基本层面已经完成对资本逻辑的超越,但在实践中依然面临一些压力:
一、在资本主义现代性主导的全球化中,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时刻需面对资本逻辑的强势干预及各种渗透。毋庸讳言,中国生态问题深受资本逻辑的掣肘。一些背离生态理性的生产理念和消费方式在发展过程中难以克服,这就要求把资本的概念拓展到生态领域,运用多种形式的资本形式,尤其是发展自然资本,在实践中促进生态文明的建设。同时,加快科技创新刻不容缓。
二、经济发展方式由粗放到内涵发展转型是中国绿色发展的关键,本身需要壮士断腕般的决心和不畏变革压力的艰难探索。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并非处于没有经济发展压力的纯粹环境中,寻求适合自身发展的经济生态协同发展模式至关重要,在此方面,一些地方已有所突破,对于大多数地方来说依然在摸索中。**在2013年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指出,“要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更加自觉地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决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去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这就要求在广大民众实践中逐渐形成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发展模式。
三、**特别强调,我们决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决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一地的经济增长。必须扭转只要经济增长不顾其他各项事业发展的思路。我们看到,现在各个地方政府都意识到,必须把生态建设作为成绩考核的指标,不再是单纯的唯GDP论英雄。这样的认识有助于破解生态建设的系统性和全局性遭遇地方狭隘主义利益保护的困局。
正因为对生态文明建设出于长远利益、整体利益的目标考虑,势必要对旧有利益格局进行调整,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短期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协调已经成为中国生态文明建设中面临的重要问题,在社会转型期各种复杂的利益诉求及其矛盾面前,需要在决策优化、补偿机制、信息公开化、执政民主化等方面进行更加深入的探索,这将有助于勾画一幅社会主义的生态文明蓝图。
走向生态文明建设新时代
生态文明建设已经成为全球共识,但在资本逻辑强势主宰的当下,依然任重而道远,需要站在“人类命运共同体”高度,加强对生态文明思想的思考深度,进行全面性理解和有效践行,并进一步推进生态文明思想和生态文明建设的融合发展。*生态文明思想秉持在改造世界中追求人与生态关系的优化发展理念,以尊重、顺应、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生态逻辑,在全球发挥着愈发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社会科学报社融媒体“思想工坊”出品 全文见社会科学报及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