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我对高血压治疗,考虑“血虚阳浮”的基本病机后,疗效明显提高了。但是“血虚阳浮”不是一味地补血潜阳,这其中道理前文已经述及,这里有必要再举一例验案。
这是一位中老年妇女,体偏胖,面色黄白,有油光,两颧有少量褐色暗斑,印堂泛红,慈眉善目,头发乌黑,说话语速不紧不慢,但是内容有点重复。患者初次就诊时主要症状是头蒙头昏,无头痛,时有眩晕,甚至不敢上过街天桥,感觉头重脚轻,口稍干,口不苦,睡眠一般,多梦,不易记清,纳可,无明显寒热喜好,大便多不成形,小便尚可,平素易激动,面经常潮红,多汗。患者平素服用三种降压药物治疗,近期血压不能控制,欲换药治疗。查看患者舌象,淡红色,薄白腻苔,中有裂纹,右脉沉弱,左寸比较特别,细滑而上鱼际,关尺弦软。
我说:“你这血压与你平时用脑过度有关,我给你用中药调理调理吧。”
患者看我问得仔细,说的好像是那么一回事,便欣然接受了。后来的谈话中我得知患者果然是用脑过度,平素一直操劳,其实我是从寸脉上鱼际推断出来的。查腹无胸胁苦满,胃脘部略有轻压痛,腹部底力较软,余无明显发现。
这么一个病人,我刚开始还是选用了八物降下汤,尽管没有明显的肾损害及尿蛋白,但患者血虚的表现似乎可以从面色黄白,舌淡,多梦等推知,加上脉象不是那种偏实的。
药进一周,患者头昏、头蒙症状没有明显改善,血压也没有太多变化,还是服用三片降压药物,控制在160/90mmHg左右,偶尔高得厉害的时候,服用我开的短效药卡托普利。尽管如此,但是患者还是很信任我,觉得可能中药药效来得慢一些,所以又来复诊了。一看舌象,还是淡红色,舌尖略红,只是舌苔比以前的更浊腻一些,脉象较前没有变化。
一般这个时候是最伤脑筋的,第一次处方用了自己所能用的知识跟自信心,结果没有效,对自己的打击其实挺大的。于是我重新审视患者病情,患者脉象这么特殊,典型的左右升降失常了,患者面色时而潮红,多半时候是黄白的,但是是有光泽的,虽然说血不足,但是如果单纯血虚,面色不会有光泽的,这一点我之前没有注意到。另外患者左寸上鱼际而滑,滑多主痰,加上患者诉说头蒙头沉,可能患者清窍有痰滞,加上患者右脉沉弱,特别是右寸不起,考虑可能有肺气不足,看着患者面色忽然脑中冒出叶天士一句话“面色白者,须顾护其阳气”,这样子来说患者还真有肺气不足的可能。
于是综合分析,患者应该是营血亏虚,血虚阳浮,阳气欲载津血上荣于头面而不得,“气有余便是火”,化火炼液为痰,滞于清窍及面部,因此面犯油光,头蒙头沉。前方八物降下汤虽然补血益气、平肝清热,但是忽略了气浮痰滞的病机,所以没有效。转从升降出入上着手,前方地黄静而滞气暂予以去除,加上了牛蒡子、车前子、苏子,以降气化痰,加大黄芪用量以助肺气,少佐芦根以降地中之湿。此次患者要求处方三剂,因为患者说家离医院很近,想让我多调整调整。
三剂药后,患者自觉头蒙症状好转,血压也较前平稳了一些,大多数情况下在150/90mmHg以下,偶尔有一两次高过这个数。患者还是很满意的,我看患者舌象变化不明显,脉象也如此,考虑现予以降浊,之后再缓图升清,于是予以加大三子用量,各改为9g,同时予以加了白芥子、竹茹,芦根后两次复诊均为此药,患者头蒙头沉症状明显改善,口也不怎么干了,但是血压没有更进一步的改善,还是控制在150/90mmHg左右,只是高于这个的时候越来越少了。舌象较前明显好转了,舌苔腻已经基本去除,脉象较前没有明显变化。患者自觉症状改善了,虽然血压好转不明显,还是肯定了中药的作用,愿意长时间服药治疗。
对于这种医患之间的信任,我特别珍惜。每次患者来就诊,我都鼓励患者放松,血压我们可以给降下来的。考虑到浊邪降得差不多,于是我又回到了八物降下汤,予以养血益气为主,还是加了少量的三子予以降浊。就这样养血益气、兼以降浊的方案,前前后后治疗了一月左右,患者血压居然下降至120/60mmHg,其他的自觉症状基本已经消除,面色经常潮红也变少了。
我试着将其一片降压药物(厄贝沙坦)予以减去,又用前法前方稍作加减,增加了菟丝子、枸杞子等药,治疗了近一月,患者血压居然下降至多数情况下为110/60mmHg,偶尔有一两次130/70mmHg,又让病人试着停用了一片降压药。
后来的一段时间里,患者仍坚持服药,血压多稳定在110/60mmHg左右,患者自己尝试着将仅剩下的一种降压药(施慧达)减半服用,血压多数情况下还是能控制在120/70mmHg左右,偶尔有130/80mmHg。而且患者之前的症状一直未发作,上过街天桥也不感觉晕了,头脑比之前要清爽了很多。尽管我一再强调让患者减少用脑时间,但是患者似乎没有改变。再后来,我就回病房了,患者偶尔还来随访,但是血压一直稳定,为了不影响患者高血压需要服药的心理,我还是让患者坚持服用了那半片降压药。后来的一年,随访时探查患者脉象,本来沉溺的右脉,已经渐渐浮出来了,左寸脉滑上鱼际没有明显变化,而且患者油垢的面色也已经不明显了。
这个病人,起初考虑血虚阳浮,选用八物降下汤治疗,病情没有改善。但是后来从升降出入上考虑,阳浮兼有痰滞,痰滞虽因阳浮所致,但标邪不去,新生之血气亦不清利,因此先予以降浊,而后予以升清的方法取得良效。降浊的目的其实是帮助清除阳浮的病理产物,而后选用升清治疗,养血清补益气,使血随气浮,而后一同潜藏,达到治疗目的。这在一定程度上给我以启示,治病首先要分清层次,先后缓急,升降出入,不是空口念念,需要不断地厘清思路。正所谓“下笔之前宜复想,用心已到勿迟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