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老家湖南新化,水稻是我们那里的主要的粮食作物,现在都只种一季了。
在90年代以前,我们那里都是种植两季水稻的,一季在暑假过后半月左右收割,称为早稻,收割完早稻后就要马上种植晚稻进去,晚稻大概在农历9月左右收割。
那时产量不高,所以大家都种植两季,期望能够多收割点粮食。
随着杂产水稻的广泛推广,水稻的产量越来越高了,人们也就只种植一季水稻了。
在农村种过水稻的朋友,相信大家在水稻田里见过一种野草,它的叶子和水稻区别不大,但是它一般都长得比水稻高点。同时它的茎干也长得不一样。
如果不是非常熟悉的人,是分别不出来的。
生长在水稻田里的这种杂草叫做稗子,别名稗草, 稗子长在稻田里、沼泽、沟渠旁、低洼荒地。形状似稻子,但叶片毛涩,颜色较浅。稗子是一年生的草本植物,它的花果期是7-10月,如果在干旱的地上,稗草还可以贴地生长。
稗子与水稻共同吸收田里养份,因此稗子是稻田里的恶性杂草,败家子中的“败”就是稗子演变过来的。
农民朋友为了水稻能够生长得更好,能够多多收点粮食,所以就得以清除这种稗子,但是清除它非常的不方便,打什么除草剂是行不通的,这样会把水稻打死,所以只能是采用全人工除草的方式来清除这种稗子。
这就就给农民朋友们增加了非常多的劳动时间,在清除稗子时,还间接对水稻有点影响,在清除稗子时有时会踩坏或者误拔了水稻。
稗子是农民朋友们非常讨厌的杂草,稗子的种子成熟得快,常常等到水稻成熟时,稗子早已成熟透了,种子已经掉了。
到了第二年,它又长得越来越多。所以,在清除稗子时必须要在它的种子没有成熟的时候来清除。而那个时候也不好区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