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LED也称为有机发光二极管,其和目前市场主流的LCD显示技术最大的区别就是通过有机材料自发光控制显示的信息。
OLED具有全固态、主动发光、超高对比、超薄、低功耗、无视角限制、易于实现柔性显示和3D显示等诸多特点,将成为未来20年最具“钱景”的显示技术。
目前,市场上偏光片生产使用量最大的原材料是TAC膜,而为了达到特定的光学效果,综合成本等因素,市场已经使用PET、COP、PMMA等材料去取代一部分TAC材料。
在OLED使用的产品中,对于其核心的PVA部分,日东在iPhone中已开始使用PVA涂布的方式来实现5微米的偏光子。
目前OLED的发光材料寿命最短的是蓝光部分,日本的Masaya Adachi等提出了BECP的概念,通过在圆偏光片内层增加一层胆固醇液晶以实现OLED蓝光部分的透出效率提升近50%,而整体的OLED耗能可以降低17%。
偏光片是一种人工膜片,对不同方向的光振动有选择吸收的性能,从而使膜片有一个特殊的方向,当一束自然光射到膜片上的时候,与此方向垂直的光振动分量完全被吸收,只让平行于该方向的光振动分量通过,这个特定的方向叫做偏光片的偏振动方向。
偏光片(Cpolarizer)是液晶面板的关键零件,是目前业界投资最为热门的行 业之一,其成本约占面板原材料制造成本的7%左右。需说明的是偏光片的应用 范围很广,不但能使用在LCD上作为偏光材料,亦可用于太阳眼镜、防眩护目 镜、摄影器材的滤光镜、汽车头灯防眩处理及光量调整器等,其它还有偏光显微 镜与特殊医疗用眼镜 。
由于目前偏光片的制造技术一直被日本、韩国、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所垄 断,中国大陆生产偏光片的企业尚少,而目_主要产品为TN/STN型产品,目前 内地上马的LCD生产线多为TFT型,相应的TFT型偏光片的市场缺口大,大部 分产品主要依赖进口,极大影响了我国液晶产品的竞争能力。因而发展偏光片项 目对完善我国液晶上游产业链,降低产品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有着重要意义。
近几年,伴随着全球显示面板产能快速扩充,偏光片为面板上游核心的原材料之一而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在本次会议上,香港科技大学教授、香港工程科学院院士郭海成教授以“涂布型偏光片与延迟片”为主题,分享了涂布偏光片的技术路径与方法。
香港科技大学教授、香港工程科学院院士郭海成
郭海成介绍说,信息产业有三大支柱:半导体、软件、显示器。其中,在显示器市场,中国经过多年的努力,已经成为全球第一大显示生产国,但其中的关键材料仍需进口。
LCD、OLED是目前最主要的两种显示技术方案,这两种技术方案都是需要偏光片,其中,LCD需要两片,OLED需要一片,另加1/4波片以减低金属电极反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