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自主研制的小涵道比推力矢量涡扇发动机“涡扇-15”又传来了好消息!
在第三届中国航空投资峰会暨第七届中国航空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上,中航航材研究院负责人称:
涡扇-10、涡扇-15已经批生产交付。涡扇-19/20以及变循环发动机正在“路上”。
不仅如此,现场还有评审专家表示:
我们的很多装备受制于发动机的时代已经结束了,涡扇-10、涡扇-15已经装机。
要知道涡扇-15(代号“峨眉”)主要用于我国第五代双发隐身战斗机歼-20。由于之前并未量产,所以不少人认为歼-20的短板正是发动机。
航空发动机作为飞机的心脏,被誉为制造业皇冠上的明珠,然而一直以来,它都是我国被掐脖子的关键技术之一。
被誉为“制造业皇冠上的明珠”的技术有不少,比如:重型燃气轮机、LNG船(大型液化天然气运输船,)、光刻机等。而LNG船又与航空母舰、大型豪华邮轮一起被誉为造船业皇冠上的“三颗明珠”。
无论是LNG船、豪华游轮、航母,还是航空发动机,我国不仅打破了西方国家的技术封锁,还在这些领域获得了相当不错的成绩,即便是燃气轮机,我国也在这些年有许多重大突破。
不仅如此,说起大国重器,很多人会想到两弹一星,还有人会想到火箭、空间站,这些技术我们也都是位居世界前列。
客观地说,上述提到的“制造业皇冠上的明珠”真的都是相当的难。就以航空发动机为例,掌握这项技术的国家,一个手就能数过来。
网上曾经流传着一种说法:我国航空发动机技术落后美国30年。而从芯片的角度来看,2004年,台积电首次量产了90纳米芯片;2011年,台积电实现了28纳米芯片的量产。由于卡脖子的缘故,我国没有自主研制的高端光刻,也就没制造更先进的芯片。
原本计划在2020年验收28纳米制程的光刻,但由于验收标准的提高,到了现在还没有成功验收。从这个角度来看,我国在芯片领域落后大概15年-20年。这其实没有航空发动机落后得多,似乎应该更早实现突破才对。那么问题来了,芯片难道会比原子弹、航空发动机难造吗?为何迟迟造不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