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医院研制的冰樟四黄膏制剂
主要用于早期瘀肿疼痛等
这次,我们就来聊聊组成成分的黄芩
历史沿革与变迁:本品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名医别录》云:“生秭归川谷及冤句。”冤句即今山东荷泽县。陶弘景云:“秭归属建平郡,今第一出彭城(江苏徐州),郁州亦有之,圆者名子芩为胜,破者名宿芩……惟取深色坚实者为好。”《新修本草》云:“今出宜州、鹿州(陕西中部)、泾州(甘陕交带处)者佳,兖州(山东兖州)大实亦好。”《图经本草》云:“今川蜀、河东、陕西近郡亦有之。”古代黄芩主产地主要在于甘肃、陕西一带。黄芩古代已分有子芩、枯芩(宿芩)两种,《本草纲目》云:“宿芩乃旧根,多中空,外黄内黑,即今所谓片芩……,子芩乃新根,多内实,即今所谓条芩。”
一、黄芩
来源:为唇形科植物黄芩 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的干燥根。
产地:主产于河北等。
采收加工:春秋两季采收,以生长三四年的最合适,太小的质量不够,年限长的则空心较大。将根挖取后,去除地上部分及泥土,堆在场上,闷一二天使其反潮,发散水分,待外皮稍干,就开始撞皮。撞皮须在晴天下进行,要随撞随晒。切忌撞至中途便堆放起来,以免变质,撞后再晒至全干。
▲黄芩
经验鉴别:根呈圆锥形,常扭曲不直,长8-25cm,直径1-3cm。表面棕黄色,有扭曲的纵纹或不规则的网状纹,根头部粗大,呈喇叭状,顶端具茎痕或残留短圆柱状的茎基,质坚脆,易折断,断面黄色,中间红棕色。老根的中心常呈棕黑色的枯心,习称“枯芩”。若根条壮实、断面无空心者称为“条芩”或“子芩”,气微、味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