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感冒季”来临,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担心感染后出现的发热、咳嗽、咳痰等症状,纷纷开始购买药物,以备不时之需。但是乱用药物,尤其是解热镇痛药会导致很多不良反应,甚至危害健康。听上海市胸科医院药剂科副主任药师潘雁讲解服用药物前需要知道的知识点。
如何进行评估发热程度?
我们人体的正常体温不是一成不变的,各人的基础体温取决于自己的基础代谢情况。特殊人群或特殊时期体温也会发生变化,如孕妇体温会略高。每个人在一天当中也会不一样,如清晨略低,下午到傍晚会略高,运动后体温也会升高。
体温的测量部位不同,正常值也不同,正常体温腋下36-37摄氏度,舌下36.3-37.2摄氏度,肛门36.5-37.7摄氏度。体温测量工具及使用是否正确也会影响测定值。
发热(舌下温度)分为:低热(37.3-38)、中度发热(38.1-39)、高热(39.1-41)和超高热(>41)。
一般情况下,低热和中度发热无需服用退热药物。高热时根据症状服用退热药,体温低于38.5摄氏度,没明显不适,也可暂时不服用退热药物。对超高热则必须及时控制体温。
出现发热怎么应对?
出现发热(如果不是超高热)不要盲目服用退热药物,首先观察一下伴随症状,如果有鼻塞、流涕、咽痛、头痛、肌肉酸痛等感冒症状,考虑是感冒、流感或新冠病毒等引起的,这时如果体温大于38.5°C,或者不适症状比较严重,选择合适的退热药物服用。
如果发热伴有咳嗽,黄脓痰、气急、气喘、低氧血症(指尖氧饱和度低于95%),或伴有腹痛、压痛、反跳痛等,或者伴有昏睡、呼之不应、颈项强直等神经系统症状,要考虑肺部感染、腹腔感染或者中枢神经系统的感染,需及时就医,做进一步的检查,由医生诊断,切不可因服用退热药物,掩盖了症状,贻误了治疗时机。
常用退热药怎么用?
常用的退热药物,我们称之为解热镇痛抗炎药,作用机理是通过抑制中枢和外周的前列腺素(PG)合成,起到解热镇痛抗炎作用。日常退热药物首选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或含上述成分的复方制剂。
资料:文汇报
编辑:尉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