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此以外,在小红书上发关于寺庙的笔记,似乎也成了一种流量入口。
点赞过万评论过千,评论区全在留言接“上岸”。
有人去了杭州的香织寺,求了学业御守,从此学业开挂,一路连过考研初试复试,英语笔译专八。
有人没去成寺庙,也要发一个电子寺庙,隔空拜佛,祈求公办上岸,赛博接好运。
有人考研上岸,特意回到珠海金台寺还愿,说自己考研期间来这拜过,还贴心附上了拜佛攻略。
也有人在静安寺拜菩萨,被一对情侣同步拜佛的动作吸引,觉得画面虔诚美好,仿佛看过就能心想事成。
寺庙成了这届年轻人的实体锦鲤,他们把生活砸过来的难题都留在了庙里。
02.
尽管年轻人越来越热衷求佛问道,但寺庙氛围却大不如前。
以前拜佛的主力还是旅游团,进了寺庙既热闹又吵闹,导游和游客挤在一起,寺庙是纯粹的景点,大家各取所需。
可被年轻人占领后的寺庙不太一样,尽管不懂佛学,但95后和00后对拜佛烧香的忌讳却不少。
(图源@乔大雨)
有的在去之前会做足功课,来月经能不能去拜佛?进门先迈左脚还是右脚?
请回家的手串被别人摸过了该怎么办?通通都要在网上搜索一遍,生怕犯忌。
除此之外,踏进寺庙的年轻人,个个脸色沉重又压抑,感觉都是带着心事来的。
老实说,玄学之所以成为年轻人的倚仗,归根结底是后疫情时代所带来的不安全感所致。
大厂offer随时被毁,毕业即失业,996不再是福报,考研考编随即成了救命稻草。
去年披露的考研人数首次突破了450万,而今年的考研人数预计要达到520万;
根据劳动保障局的一份数据显示,我国目前灵活就业的人数已经达到2亿人次。
30岁左右的互联网民工,裁员失业,房子断供;
刚步入社会的20岁年轻人,怀抱着明天会变好的期许,等来的却是努力也没什么用,抬头就身处持续性的就业寒冬。
年轻人拧巴地活着,一半是内卷一半在内耗,身边却没有任何模式可以参考,生活中的失控感和时代的随机性却不断在加重。
在如此湍急的河流中,你总要去试图捞住点什么。
与其说年轻人去寺庙是依靠玄学,开始信命。
不如说年轻人把寺庙当成缓释焦虑的地方,把拜佛视作为一种安慰剂的作用。
在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下,讨一个上上签。
或许就是暂时的确定,也是暂时的“上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