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五月初五为端阳节,俗称端午节,又名重五节、五月单五、五毒日、五月节,也称浴兰节、地胜节、天中节、午节、女儿节、娃娃节。古时,五月称恶月、传月,这月里常瘟疫滋生,人们又把五日看成是五月中最不吉利的日子。
端阳节的由来,各地解释不尽一致,广为流传的是“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说。据梁朝吴均《续齐谐记》记载,春秋战国时楚国三闾大夫、爱国诗人屈原,遭谗不用,于五月五日投汨罗江而死,人们为了纪念他,在端阳节包粽子、划龙舟。这一传说家喻户晓,影响深远,民勤也不例外。
清《乾隆镇番县志风俗志》载:“五月五日,插柳,饮雄黄酒。医者每于此日采制药饵。”
民勤的端阳节继承了古老的传统,古风盎然,颇有情趣。这一天,人们穿上新衣,门上插艾条柳枝,吃粽子,以此来纪念屈原。除此以外,民勤还有几种与其他地方不同的富有地方特色的特有习俗,主要是蒸扇子、做油饼卷粽子、插柳枝、编柳秧帽、戴花肚兜、戴花绳、抢荷包、赛诗等。
蒸扇子
民勤端阳节蒸扇子、送扇子的风俗由来已久,至少有600多年的历史。史载,民勤大部分户族是明代洪武到成化年间从浙江宁波和江南应天府迁徙而来。在浙江宁波一带,自古就有端阳节发庚贴和制扇子、送扇子的风俗。这种风俗也传到了民勤,但当地没有竹扇和芭蕉扇,人们就创造出了面扇子,蒸上扇子,在端阳节这一天,亲友们相互赠送,以寄托美好的愿望和祝福。
“扇子”也叫五色馍,是把发面揉好,擀成半寸厚的面层,抹上香油,常分五层,分层撒上研细成粉的姜黄、红曲、薄荷、胡麻盐等,五层五种颜色,五层叠加在一起,切成大小匀称的扇形,表面用手捏或用木梳压上各式花纹,染上颜色,适度发酵,蒸制而成,造型别致,精巧玲珑。看时,五彩闪烁白面之上,令人赏心悦目;吃来,美味荟萃面层之中,顿感清香涌口。既有祝愿亲友避五毒、祈五福的美好意愿,也恰恰迎合了五月初五过端阳的习俗。
油饼卷粽子
端阳节各地都有吃粽子的习俗。相传爱国诗人屈原投江而死,为了纪念屈原,使屈原不被江中鱼类所食,人们就做粽子,以粽子投江祭奠。
民勤人吃粽子与别处不同,是用炸的油饼卷上粽糕吃。先将上好的糯米配上民勤红枣用温水浸泡,加上红糖,有时加些葡萄干,用锅蒸煮半小时左右,搅拌均匀,就成了粽糕。再将面粉加上薄荷叶粉用开水搅烫成黏稠状,擀成薄饼,用胡麻或麻籽清油温火煎炸成油饼。最后用油饼把粽糕卷起来吃。油饼酥软而腻香,柔软有弹性,粽糕白中透红,甜糯可口,吃起来外香、里甜,堪称绝配。
插柳秧、戴柳帽
端午这天,家家户户清早出门,折来柳秧,插在家门口。也有采来艾蒲插在家门上的。大人用柳秧编个灵符柳圈帽给小孩戴在头上,相传可以亮睛。大人饮雄黄酒或青稞酒,并用雄黄酒涂抹家中每个人的发际、耳朵、眼睛、鼻子。以此避邪除疾,驱虫避害,以求岁岁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