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正是一年中气温最高的三伏天,持续“蒸桑拿”再加上戴口罩,只想一直待在家里,开启“空调 西瓜”模式!但这样的天气里,还有许许多多的小伙伴头顶烈日,挥汗如雨,就在8月4日,湖南临澧的高一新生王某某在军训时中暑,起身时晕倒并发生呕吐症状,后送医抢救无效,不幸死亡……
原来,“热死人”不是一句玩笑话。高温天气导致的中暑也是一种病,严重的可以致命。关于三伏天里最容易被忽略的疾病——中暑,大家的认识有哪些“对”与“错”,下面就详细讲一讲。
中暑不是一种病?
错!中暑是人体在高温、高湿和热辐射的长时间作用下,因体温调节失衡、散热功能衰竭、水和电解质丢失过多引起的以中枢神经系统和/或心血管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热损伤疾病,多由夏季在室外暴晒,或者高温环境下体力劳动、长途行走、田间作业等引起。
老人、产妇、慢性病患者等在通风不良的环境以及过度疲劳、过量饮酒的情况下也容易发生中暑。
需要注意的是,中暑是一种威胁生命的急诊病。重症患者若不能迅速得到治疗,可发生抽搐、永久性脑损害或肾脏衰竭,甚至死亡。
体温高才叫中暑?
错!中暑就一定是大汗淋漓、身体高热吗?其实未必!中暑是热损伤因素作用于机体的连续过程,发病表现多种多样。
国家卫健委2019版《职业性中暑的诊断》将中暑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中暑先兆
在高温环境下工作一定时间后,出现头晕、头痛、乏力、口渴、多汗、心悸、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等症状,体温正常或略有升高但低于38℃,伴有面色潮红、皮肤灼热等。
中暑先兆的症状短时休息后即可消失,不属于中暑的诊断范畴。
热痉挛
在高温作业环境下从事体力劳动或体力活动,大量出汗后出现短暂、间歇发作的肌痉挛,伴有收缩痛,多见于四肢肌肉、咀嚼肌及腹肌,尤以腓肠肌为著,呈对称性;体温一般正常。
热衰竭
以血容量不足为特征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如多汗、皮肤湿冷、面色苍白、恶心、头晕、心率明显增加、低血压、少尿,体温常升高但不超过 40℃,可伴有眩晕、晕厥,部分患者早期仅出现体温升高。实验室检查可见血细胞比容增高、高钠血症、氮质血症。
热射病
临床症状以体温明显增高及意识障碍为主,表现为皮肤干热、无汗、体温达40℃及以上、谵妄、昏迷等;可伴有全身性癫痫样发作、横纹肌溶解、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为了预防中暑的发生,我们要做好以下几点:
睡够觉能预防中暑?对!
防晒
夏天出门要做好防晒工作,最好不在10:00~16:00的烈日下行走。如果必须在这段时间外出,一定要带上防晒装备,如遮阳伞、遮阳帽等。年老体弱者是中暑的高发人群,应尽量减少外出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