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药当中很多药物虽然同出一物,但是要是药用部位不同那么它的药物作用也会不同,比如生姜和生姜皮。
有的是同出一物,药用部位相同,但采摘季节不同,药物的作用效果也不相同,比如橘红和青皮。但是同出一物,药用部位相同,摘季节也相同,如果颜色不同,药物作用也不同。今天给大家介绍两味中药姐妹花——赤芍、白芍。
白芍,性微寒,味苦、酸。归肝经、脾经。可以平肝止痛、养血调经、敛阴止汗,属补虚药下属分类的补血药。常用于治疗头痛眩晕、胸胁疼痛、泻痢腹痛、自汗盗汗、阴虚发热、月经不调、崩漏、带下等。
赤芍,性微寒,味苦。归肝经、脾经。可以清热凉血、散瘀止痛,属清热药下属分类的清热凉血药。常用于用治温毒发斑、吐血衄血、目养肿痛、肝郁胁痛、经闭痛经、癥瘕腹痛、跌扑损伤、痈肿疮疡。
赤芍苦寒,主肝经血分,能清血分实热,善散瘀血留滞,为凉血祛瘀要药,凡一切血热、血瘀之证皆可用。白芍苦、酸,微寒,归肝、脾血分。酸主收敛,苦寒泄热,而有养血敛阴之功。且“肝为刚脏”,主藏血,依赖阴血滋养而柔和,本品养肝血敛肝阴,所以又有柔肝止痛,平抑肝阳之功。
白芍赤芍虽在《神农本草经》中不分,但在唐末宋初始之际,开始将二者区分。前人谓:“白补赤泻,白收赤散。”一语道破二者的主要区别。我们现在常常认为,在功效方面,白芍长于养血调经、敛阴止汗、平抑肝阳;而赤芍则长于清热凉血、活血散瘀、清泻肝火。
在应用上,白芍主治血虚阴亏,肝阳偏亢诸症;赤芍主治血热、血瘀、肝火所致诸症。
所以中医在治疗肝胆系疾病的疼痛上,常常二药合用,一散一收,一泻一补,共奏清热凉血,活血化瘀,养血和营,柔肝止痛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