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区所在学校的“停课不停学”工作已经到了“攻坚拔寨”的阶段,学生“停课不停学”,老师要“停课不停教”,那么下一学期的课程老师该如何教,学生该如何学相关课程都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前两篇文章介绍了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古诗三首》中的前两首,那么第三首的《村晚》应该如何学呢?作为一线老师,我来为你支招吧!
第一招:解诗题《村晚》这个题目交代了地点和时间,比如我所在的地区就是乡村,而乡村的傍晚时分就是这首诗题目的意思。古代的很多文人墨客,不管年轻的时候从事什么行业,他们在晚年的时候最喜欢做的一件事情就是隐居,而且隐居的地点不会在闹市中,而是选择静谧的乡村。所以这首诗的题目可以看出,这首诗写的是诗人晚年在乡村隐居的某一个傍晚的所见所闻。
第二招:知作者《村晚》的作者是这篇课文中的第三个南宋时期的雷震。如果说是神话传说中的雷震子,估计大家都比较熟悉,但雷震这位诗人,估计知道的人并不多,他是宋宁宗嘉定年间的进士,他之所以能够进入我们的“法眼”,说白了也是因为这首诗的功劳,这和那位写《枫桥夜泊》而“一诗走红”的张继算是同一种款式的诗人。晚年隐居的雷震,以欣赏的眼光看待牧童,看待春天傍晚所看到的一幕幕,于是这一首诗便有感而发。
第三招:明诗意要了解这一首诗的意思,首先要从扫清理解的障碍开始。如何为理解一首诗的意思“清淤排障”呢?其实很简单,诗中一些百思不得其解的字把它搞懂了,整首诗的意思就豁然开朗了。比如这首诗中比较难懂的字有“陂”(村边池塘的岸)、“衔”(嘴巴里含着)、“寒漪”(水上的波纹)和“横牛背”(横着坐在牛背上)。
把这首诗中的这些关键字搞懂了,对于整首诗的意思我们就恍然大悟了:在乡村一个青草萋萋的池塘中,池塘里的水满盈盈的,远远望去,一座山仿佛用嘴巴衔着(含着)夕阳,池塘里的水如同一面镜子,夕阳被那座山“叼着”的影子倒映(沉浸)在水面上。已经是傍晚时分,横坐在牛背上的牧童也准备“打道回府”了,他用笛子吹奏着随心所欲不成调的曲子,笛声扣人心弦。
第四招:抓字眼关于写古诗,我们听说过“诗奴”贾岛的“两句三年得,一吟泪双(双泪)流”,我们听说过卢延让在《苦吟》中所写的“吟安一个字,捻断数根(茎)须。”古代文人墨客的诗句能流传千古,而我们现在有些人写的打油诗为何做不到呢?原因就在“推敲”二字。在对诗句的用字方面的“推敲”中,诗人让诗句的意境变得更悠远,内容变得更有味道。《村晚》这首诗中哪个字有这种“功效”呢?我觉得“横”字就用得特别传神:如果牧童忧心忡忡,还有没有“横”在牛背上的闲情逸致?肯定不会!所以,一个“横”字,充分表现出牧童在乡村生活的悠然自得、悠闲自在、无忧无虑。所以,抓住“横”这个字眼,在朗读这首诗的时候就应该用轻松惬意的语调来读。
家长朋友们,学了这一首诗之后,你的孩子感受到牧童的那种心情吗?他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呢?不妨和孩子互动一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