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微企业是实体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中小微企业高质量发展是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的重要举措。5月16日,以“金融提质助力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第四届小微经济发展论坛在京举办,此次论坛由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联合主办,中国人民大学国家中小企业研究院承办。
在“圆桌论坛——政策研讨”环节中,与会嘉宾围绕如何打通中小微企业转型发展中面对的堵点、难点,交流观点,切中肯綮,从不同角度提出了思路与建议。
第四届小微经济发展论坛圆桌论坛现场
普惠金融如何实现商业可持续,向来是世界性难题。中国人民银行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局副局长尹优平指出,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普惠金融,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对发展普惠金融做出了一系列决策部署。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发展普惠金融”,到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等等,这些对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他表示,在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下,普惠金融发展从无到有,金融基础设施建设从弱到强,普惠群体覆盖面由少到多,已基本建成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相适应的普惠金融服务体系,金融服务覆盖面、可得性、满意度明显提高,走出了一条富有中国特色的普惠金融发展之路。
中国人民银行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局副局长尹优平发言
他表示,下一步要坚持金融为民,注重顶层设计,提升普惠金融发展能级;坚持需求导向,注重守正创新,发挥金融机构主力军作用,持续提升普惠金融覆盖广度、服务深度和可持续性。建议推动金融机构将金融健康理念融入产品设计和服务体系,将提升客户的金融健康水平作为经营的重要目标之一,与金融机构自身的风控环节有机结合,最终实现金融机构稳健经营与客户金融健康的双赢,更好地走出一条普惠金融“成本可负担、商业可持续”之路。
当前,数字中国建设正在描绘出一幅全新的时代图景,信用信息如何助力中小微企业发展?国家公共信用信息中心副主任王淼表示,在大数据的加持下,信用信息正在从量的累积变成质的飞跃,从而能对企业行为产生正向影响,同时政府部门、金融机构将可以为信用良好的企业提供更好的服务。在数字经济发展过程中,数据与信用都将成为助力中小微企业发展的重要引擎,两者相互促进,助推中小微企业发展更加快速,也更加健康。
国家公共信用信息中心副主任王淼发言
“公共信用信息的共享应用,让过去沉淀在政府各部门的企业相关信息活跃了起来,为金融机构对企业更加精准的信用画像提供了重要支撑。”王淼说,“全国一体化融资信用服务平台网络已经联通了31个省级节点、187个地方融资信用服务平台,2.45万家金融机构入驻,仅国家平台提供的信用信息查询服务已达1.3亿次。通过地方各级融资信用服务平台累计实现的融资规模已达17.9万亿元,其中信用贷款占比超过1/5。”
当前,数字化转型已经不再是“选修课”,而是中小企业的“必答题”。针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面临的挑战,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党委副*李炜认为,转型有径可循,可以从内、外部重点发力。从内部作用看,重点从四方面着手:一是马上就干,不必等到万事俱备,开展转型最好的时间就是现在;二是量体裁衣,通过数字化评估梳理自身实际需求,规划实施路径,选择适配的产品服务实施转型;三是应势借力,应用好丰富的数字化转型“工具箱”;四是久久为功,可遵循“从易到难、由点及面、长期迭代、多方协同”的工作思路,按照“评估、规划、实施、优化”的逻辑闭环循序渐进,实现螺旋式上升发展。
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党委副*李炜发言
从外部作用看,李炜建议,可从三个方面发力,即持续深化数字技术赋能、完善企业梯度培育体系、营造良好外部发展环境,帮助中小企业坚定发展信心,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为稳住经济大盘、促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工商联是联系、服务民营企业的桥梁纽带。民营企业的主体部分是中小企业。北京市工商业联合会副主席李志起认为,当前讨论如何进一步关注、帮助中小微企业是非常重要的。中小企业的转型能不能成功,升级能不能成功,在产业链中能不能占有优势地位,决定了它的未来。中小企业主要面临的挑战有三个:一是科技创新的挑战,二是数字化转型的挑战,三是公司治理结构的挑战。
北京市工商业联合会副主席、振兴国际智库理事长李志起发言
李志起表示,中小微企业要坚定发展信心,找准目标定位,发挥自身优势,与社会各界一起努力,运用社会的智慧与力量共同解决企业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提出更多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我们愿为大家持续提供信息,组织企业对接,为中小微企业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李志起称。
中国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副主任周平军主持
第四届小微经济发展论坛“圆桌论坛——政策研讨”环节由中国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副主任周平军主持。
本文源自金融界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