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Claire
随着疫情逐步得到控制,部分中小学以及高校也开始逐步准备学生们的返校事宜,这也不禁让我们好奇,提供了两个月话题的“网课”是不是将要落幕?不论是小学生集体给钉钉打一星,还是抖音、快手上流传着老师被逼成主播喊着“在吗,在的话给老师扣个6”的搞笑视频,无一不给“网课”这项疫情期间撑起中国教育事业大旗的新事物赚足了关注度。
在线授课并不是在今年春天才刚刚出现的,只不过在疫情前教育类APP的活跃渗透率在中国不同城际之间分别为8.3%~24.8%不等(Questmobile),而疫情期间的“停学不停课”直接将学生们线上上课的渗透率提高到了几乎100%。全国师生经过这两个月的“网课”洗礼,到底在家上课的体验如何呢?
首先我们可以来看一下一个高三学生的真实网课经历:
上课:首先打开乐课,通过回答一个小问题例如1 2=?进行签到。然后进入直播课,老师会分享自己的屏幕,同学们可以看到课件并听到老师的讲解。上课过程中会有问题弹出,需要在限制时间内完成答题以证明自己在认真听课并掌握了知识点。
互动:上课过程中如果有问题可以在对话框打字发送,同学和老师都可以实时看到,也可以申请连麦与老师进行对话。如果老师需要同学回答问题,同学们的名字则会在屏幕上进行滚动,最后“中奖”的同学则需要进行连麦回答问题。
写作业:下课后,老师会把作业发布在微信小程序班级小管家上,可以在线完成例如选择题,简答题等作业,无法在线完成的则会在习题本上把过程写下来后拍照上传。老师在照片上批改后会私发给每位同学,答疑则是通过微信私聊的形式。
早读晚读:通过钉钉,每位同学都会开麦开视频,自行朗读老师要求的部分,所有的人都能听到其余人的声音。而老师则会点开每个人的画面检查学习的状态。
考试:老师会把考试内容发在乐课上,题型全部为选择题。考试过程中,同学们需要同时通过钉钉开麦开视频,老师会通过视频的方式进行监考。
我们可以看到如今的“网课”基本涵盖了学生们在学校里会进行的大多数活动,其中包括点名,上课,答疑,课堂互动,写作业,考试等等。同时还推出了各种各样的“手段”去进行监管,例如视频、随机抽人连麦、限时答题等等。各路软件功能齐全,花样繁多,上网课到底给传统学校教育方式带来了怎样的变革呢?
信息化教学,数据化学生表现
在线上课最大的特色莫过于学生及老师所有的动作都需要在线上完成,这也就意味着所有的行为都将化成一串数据有迹可循。同学根据APP上的指示所完成的每一步都会有相关的数据留下,例如答题时长、正确率、是否阅读了老师上传的材料,阅读时长等等,这些数据则可以辅助老师去判断每一位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及完成作业的情况。
在传统教育模式中,学生一旦回到家后就成了老师的视觉盲点,一些非书面的作业根本无法检验完成情况。通过视频上传功能,老师则可以抽查朗诵或家庭小实验等作业的完成情况。
在此前,对学习情况进行数据分析时只有成绩这一个参数,而如今能够记录下更为全面的学习数据,构建一个更完整的学生画像,帮助老师和家长找到孩子的问题或优势所在。
同时,老师上传的资料都可以获得留存,并且上课的视频也支持回看,这大大便利了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不会再发生纸质时代资料损毁遗失等情况,也避免了使用聊天软件发送文件而文件过期得尴尬局面。
信息化教学的兴起也伴随着不少的问题,其中被吐槽最多的就是卡顿,频率甚至可以达到每天,一节课可能会浪费大家5-10分钟的时间。另一个则是信息安全的问题,课程被录屏后低价售出,老师被学生截屏做成表情包,这背后隐藏着对版权及个人隐私的侵害。
个性化教育,提供更多的学习模式
在线上课常被诟病监管难,互动难等问题,的确对于自觉性较差或注重人际交流的学生来说,他们会更加偏好课堂教育。即使APP们上有五花八门的方式去监测同学的上课情况,但自觉性较差的孩子仍然“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对他们来说在家里上网课,远没有在课堂上被老师盯着的压迫性大。而另外一种学生则非常需要被别人带动学习,在学校大家一起认真听课的学习氛围,同学之间的相互帮助更能促进他们的学习效率。
传统教育模式中,老师在课堂上需要尽可能地兼顾所有的学生。虽然每个人的接受能力和学习进度都不尽相同,老师也不可能因为个别学生加快或放慢上课的进度,也就是说同学们只能被动接受而不能主动调节。而对于“孤独型学习者”来说,在家上课则可以让他们完全按照自己的节奏来学习,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反复地回看、查阅资料,不限时间或地点,并且也不会受到其他同学的干扰。他们能够利用在线授课软件提供的便利来获得更好的学习成果。
与传统学校教育中试图推动所有人共同进步的模式不同,线上授课很有可能带来两极化的教学结果。针对学习习惯及喜好都不相同的学生们,提供更多个性化的学习模式可以提高每个个体的学习效率。
推动教育公平?
在中国,一、二线城市的教育资源不论是量还是质都远超低线城市,学生们能够获得的教育资源或多或少会受到他们所在的地域,个人的家庭条件等客观因素的影响。线上授课的出现使得一、二线城市的优秀教师能够给偏远地区的孩子进行远程授课。除此之外,原本一个老师一次只能给一个班上课,而通过线上上课可以一次覆盖多个班级,可覆盖的学生人数可以是之前的4-5倍,并且每个学生都能获得相同质量的课程讲解。这大大的节省了老师重复工作的时间,也就说明了可以稀释出更多的教师资源。
“网课”可以大幅节省教师资源,可为什么位于华盛顿州的Northshore school District(北岸学区)仅开设网课四天就被州政府叫停呢?州长公开信中提到,“在技术和互联网的获取方面,我们的学区和国家仍存在不平等现象。”
这个问题在中国也同样存在,并不是每个家庭都能够给孩子提供电脑,平板或网络等上“网课”的条件,当我们试图将教育资源更加平均地分配时,也同时滋生出了新的不公平。
疫情结束,“网课“会消失吗?
线上授课APP的聚拢现象会越发明显,上文案例中的同学使用了3款APP,1款小程序,有的学生因为不同科目或老师的原因需要同时使用多达6款APP。使用初期痛苦不堪,不仅需要熟悉每款APP的使用路径同时还要分清每个科目所对应的APP。目前不论是学生还是老师都还在比较各款APP的使用体验,未来减少APP的数量来提高学习效率是必然的趋势。
通过采访,我们了解到在学校没有指定软件的情况下,老师要选择教学APP时一般会询问其他老师或者自己的学生是否已经有了熟悉的APP,这样可以尽量减少学生的学习成本,于是一个受到肯定的软件将会聚集越来越多的用户。
可以预见的是,一些菜单路径过长,功能不够完善造成较差使用体验的产品即使在疫情期间获得了大量流量,也还是会渐渐消失在老师们和同学们的手机上。
教育OMO的逐步形成,线上授课并不适合每一个学生,学校教育目前也不可能被网课完全取代,但这并不代表线上线下无法进行融合。在线上进行作业的发布,部分作业完成情况的记录,作业自动批改以及线上请假、开会等功能都能促进数字化管理以提高学校或教育机构运营的效率。
同时,直播/录播授课针对缺课、需要分出时间进行艺术或体育等训练的学生来说也可以帮助他们进行自主学习。采访中同学们也都希望保留回看,线上发布作业,线上查阅资料等功能。
教育不会再完完全全的回归线下。
看不够
“36氪创新咨询”微信公众号在等你。
扫描下方二维码,或微信搜索“36氪创新咨询”(ID: Kr8-36Kr-Innovation),创新不落人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