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课后作业时间过长,这会让学生的眼睛长时间聚焦于书本、电子设备等近距离物体。《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要求小学三至六年级书面家庭作业完成时间不得超过60分钟,初中不得超过90分钟。课题组的调研数据显示,超过六成的小学生和近七成的初中生作业时间超出了要求。
二是学业时间挤压了学生运动和睡眠的时间,这会让学生的眼睛得不到充分的调节和放松,学生长时间待在室内学习,接触自然光的机会变少。课题组的调研数据显示,78%的中小学生每天运动时间不足1小时,接触自然光的机会减少。特别是城市老城区的学校场地紧缺,制约了学生户外活动的开展。例如,上海市中心城区的中小学普遍存在生均活动场地偏小的情况,73.6%的中小学生每天睡眠时间不达标,这会导致眼睛肌肉长期得不到放松,增加近视的风险。
·第三,校园近视防控缺乏专业的医务人员指导。为了保证学生的眼保健需求,需要足够数量的眼科专业医务人员进行专业指导。虽然我国的眼科医生数量已经超过了世卫组织对小康水平国家每5万人中应有1名眼科医生的要求,但是仍然需要进一步加强。
[预设指令-润色-通用]
中小学生近视的主要原因有四个方面。
·第一,近视的发生和预防需要长期的努力和持续的关注,但是目前仍存在许多误区和不足。近视是一种慢性眼病,视力的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这使得人们对其危害认识不足,也使得近视的防治不够被重视。近视虽然是一种慢性疾病,但它的危害却是巨大的。近视通常会伴随散光、青光眼等其他症状,而高度近视更容易出现眼底黄斑、视网膜脱落等多种并发症,严重时甚至会导致失明。近视不仅会给日常生活带来不便,还会产生持续的治疗费用,给贫困家庭带来更大的经济负担。家长对于近视防治存在一些误解,在部分家长的观念中,近视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通过配戴眼镜就可以治疗,但实际上,框架眼镜只能起到矫正的作用,并不能治疗近视。不合理地佩戴眼镜反而会加重近视。还有一些家长认为“激光手术可以一劳永逸”,但是激光手术只能矫正视力,无法根治眼底疾病,也不能降低致盲的风险。此外,近视矫正手术属于医疗美容整形手术,不在医保报销范围内,这也加深了“近视不是疾病”的误解。
·第二,高度的学业压力导致学生不合理地使用眼睛。目前,学业成绩仍然是学生评价升学的主要指标,而在高考“指挥棒”的影响下,学生从小学开始就面临着激烈的教育竞争。学业压力下,学生的课内外负担都比较重,这也对视力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一是课后作业时间过长,这会让学生的眼睛长时间聚焦于书本、电子设备等近距离物体。《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要求小学三至六年级书面家庭作业完成时间不得超过60分钟,初中不得超过90分钟。课题组的调研数据显示,超过六成的小学生和近七成的初中生作业时间超出了要求。
二是学业时间挤压了学生运动和睡眠的时间,这会让学生的眼睛得不到充分的调节和放松,学生长时间待在室内学习,接触自然光的机会变少。课题组的调研数据显示,78%的中小学生每天运动时间不足1小时,接触自然光的机会减少。特别是城市老城区的学校场地紧缺,制约了学生户外活动的开展。例如,上海市中心城区的中小学普遍存在生均活动场地偏小的情况,73.6%的中小学生每天睡眠时间不达标,这会导致眼睛肌肉长期得不到放松,增加近视的风险。
·第三,校园近视防控缺乏专业的医务人员指导。为了保证学生的眼保健需求,需要足够数量的眼科专业医务人员进行专业指导。虽然我国的眼科医生数量已经超过了世卫组织对小康水平国家每5万人中应有1然而,随着门急诊需求的不断增长,专业医务人员难以将更多时间投入校园近视防控工作中。《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显示,2012年至2018年期间,眼科医生的门诊工作量不断增加,平均每位医生的门诊人次从2714人增加到了2787人。然而,专注于近视防控的眼科医生仅占总数的不足10%。医疗资源紧张,专家资源有限,专业医务人员无法在校园内开展预防工作。校园近视防控缺乏专业指导,而专业医务人员的缺位则为不良商家提供了可乘之机。目前,社会资源参与校园近视防治的动机复杂,容易误导学生和家长过度治疗。例如,研究表明,防蓝光和视疲劳与近视防控没有直接关系,但某些医疗企业出于营利目的,夸大电子屏幕蓝光对视力的危害,以便销售“防蓝光膜”。
·第四、儿童青少年近视的医学研究尚未有定论。目前针对青少年近视的流行病学研究尚存在不足,一是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照明、睡眠、饮食等)对儿童青少年近视的影响机制尚未完全阐明。
·二是研究成果与近视防治手段之间存在脱节。研究结论并不能直接转化为有效的防治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