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中有一句名言: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这里的“蓝”,指的是一种植物;而青,则是从蓝中提取的一种染料,同时,也是一种中药。取爵床科的马蓝、蓼科的蓼蓝、十字花科的菘蓝的叶或茎加工,制成干燥粉末或团块,就能得到中药青黛。在电视剧《本草中国》中,世代与青黛为伴的福建仙游县书峰乡黄玉满,收割马蓝、采摘鲜叶,放入池中浸泡发酵。三天后,池水变蓝,黄玉满向池中加入石灰,并用木棒冲击水面、加速转化,得到神奇的黛色浓液;然后滤去多余的水分,纯化晾晒,最终获得道地药材“书峰青黛”。
清热愈痰嗽在北宋年间,宋徽宗赵佶有个宠爱的妃子,得了咳嗽病,日夜不停,还出现头面部肿大。太医不知妃子所患何病,不敢贸然下药。徽宗无奈,便对李太医下令,三天之内治好妃子之病,否则就要*头。李太医忧心如焚,回到家中与妻子抱头痛哭。此时恰好街上有人叫卖咳嗽药,他便急忙让家奴去买了10贴。李太医将此药3贴,一并放药锅中,亲自煎煮,自己先试服,未见任何不适,再将余下的药仍以3贴合为一贴,带入宫中,让妃子服用。第二天一早,妃子传出话来,服药后竟一夜未咳,面肿也消了不少。
徽宗大喜,即刻赏赐了李太医黄金和布匹。李太医心想,这妃子的病虽然见好了,但如果皇上来向我要药方,我岂不无言以对!于是又让家奴去找来那位卖药人,并以重金买下了他的药方。原来这配方竟然十分简单,只有蚌粉和青黛两味药。做法是:将蚌粉放在新瓦上炒得通红后,拌入青黛即成。
后来,人们将方中的蚌粉改为海蛤壳,与青黛同用,取名黛蛤散,用于治疗咳嗽胸痛,痰中带血。《医学从众录》中使用了同样的配方,做的是丸药,用于治疗咳嗽吐痰、面鼻发红者,方法是:用青黛四钱、蛤粉三钱,炼蜜为丸,如指头大,于临卧时噙化三丸。《症因脉治》以青黛与浮海石、瓜蒌仁、川贝母配合,做成青黛海石丸,治疗肺经咳嗽有热痰者。原浙江省中医药研究所所长、已故名医潘澄濓研究员诊治支气管扩张症,善用黛蛤散。将该散配合百合固金汤、补肺阿胶汤、丹溪咳血方使用,形成了敛肺止血膏,供支扩咳嗽咯血患者较长时间调治。青黛味咸、性寒,功能清热解毒、凉血、定惊,用于温毒发斑、血热吐衄、胸痛咳血、口疮、痄腮、喉痹、小儿惊痫。我在临床中遇到热毒炽盛的病症,也常常会用到青黛。比如对于咽喉肿痛的病人,常与板蓝根、元参、桔梗、甘草同用;对于咳嗽、痰中带血的病人,与海浮石、藕节、黄芩同用;对于咳嗽、烦热、易怒的病人,与蛤壳、山栀、浙贝同用;对于火毒疮疡、痄腮肿痛的病人,则与银花、蝉衣、牛蒡子同用。
凉血治癌症在《广五行记》中记录着这样一件怪事:唐永徽中,绛州一僧,病噎嗝不下食数年。临终命其徒弟曰:“吾死后,可开吾胸喉,视有何物苦吾如此?”僧死后,徒弟依命开视其胸,得一物,“形似鱼而有两头,遍体悉似肉鳞”。一弟子视其有生命,投诸食味,只见速化为水。又投诸毒物,亦皆消化。这时,一僧人正在制作青黛,顺手投入少量,这肉状物很快就化成水了。于是,人们认定这青黛能治噎疾。
现代研究发现,青黛的主要成分是靛蓝、靛玉红、靛苷、色胺酮、青黛素及大量无机盐等,有抗肿瘤作用。动物实验表明,靛玉红对动物移植性肿瘤有中等强度的抑制作用,对肺癌的抑制率为43%左右,对小鼠乳腺癌亦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长期大量服用靛玉红后,机体的细胞免疫功能均能随症情的好转恢复到正常水平,原来体液免疫低下的病人服用靛玉红后亦可恢复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