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罩可谓是新冠疫情流行后最热销的产品之一。不管进出什么样的场所,大多要求佩戴好口罩,才能进入。疫情早期也曾因为市场需求超过市场供给的问题,出现“一罩难求”的现象。口罩成了普通人家中常备的“防疫装备”,也成为黑心商家手里的“敛财手段”。
曾有人发现自己买回家的口罩,薄的能透光。就是这样的“劣质”口罩,买的时候都要花原本好几倍的价格。在疫情刚开始的时候,也是一罩难求。
提醒大家:不合格的一次性口罩,戴了等于没戴最近一段时间,在全国各地不断地查获制造、售卖假冒伪劣防疫物资的团伙。很多劣质,不合格的商品甚至已经流入了市场中。原以为自己买来的是医用级别的防护口罩,谁曾想这些口罩的防护级别非常低,还不如用纸糊的口罩。
大批不合格的一次性口罩被查出,让人们开始担心,自己花钱买来的口罩到底有没有防护效力。在这里分享3个比较简单的检查方法,拿出自己家里的口罩对比看看。
判断方法一:产品包装字样
想要预防新冠病毒感染,起到一定的保护效果,比较好的选择是医用外科口罩。这种口罩的包装上会有YY0469-2011的字眼,能够符合YY0469-2011《医用外科口罩》的标准,才能更好的防止病毒。
判断方法二:产品注册号
正规的医用口罩,外面都会有注册号,比较具有代表性的编号规则是:
X械注准 XXXX(年份) 264 编号
其中第一个X是省份的简称,表示这个口罩是从哪里出产的,比如浙江是浙。而264这个数字也有特殊的含义,代表着这个口罩属于国家二类医疗器械的64分类,也就是外科口罩。人们可以登录国家药品监管局来查询注册号,能够准确地显示是否属于医用外科口罩/医用防护口罩。符合条件的可以放心使用。
判断方法三:剪开口罩看分层
之所以推荐大家用医用外科口罩是因为它至少是3层结构。最外面一层具有防飞沫的功能,能够阻止空气中的飞沫、体液等进入口罩内部。中间的是具有过滤作用的熔喷层,能够起到过滤颗粒的作用。贴近嘴巴的最里面一层是吸湿层,也能避免体液、飞沫等“逃出”口罩。
有些口罩剪开后会发现只有薄薄的一层,或者只有两层,根本无法达到应有的防护效果。
通过这3个方法检测过的口罩,如果都能符合要求,人们大可放心地佩戴,对普通人进行防护足够了。
最近温度降低了不少,很多人觉得普通的口罩带着没什么防风、保温的效果,自己买了棉布口罩,觉得应该差不多。但需要提醒的是,在低风险区的人们,可以定期更换棉布口罩,保温防飞沫,但是预防感染的效果始终有限,不建议尝试。而在中风险地区和高风险职业人群中,还是要坚持佩戴医用外科口罩,必要时要采用N95/KN95口罩来保护自己。
如何佩戴口罩,如何存放更安全?佩戴口罩的方法可以总结为“一洗、二带,三捏紧”。
第一件事洗手,保持手上是干净的,然后打开口罩,并且分清口罩的内外面,上下方向后,将口罩折叠的部分拉伸开。
第二步将口罩带在鼻夹的一侧朝上,上下调整口罩的位置,保证嘴巴、鼻子、下颌全部都被口罩包住,然后才能将口罩挂在耳朵上。
第三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根据自己的鼻翼形态调整“金属条”的曲线,尽可能保证贴合面部,减少口罩和脸之间的空隙,产生更好的防护效果。
而存放口罩的方法,可以说是比较简单的。每次使用后都应该及时地丢弃、销毁,如果长时间佩戴超过4小时,建议及时更换干净的口罩。
对很多低风险地区的人来说,只有上下班的途中会佩戴口罩,如果直接丢弃,确实让人觉得比较浪费,这时可以选择将口罩适当通风后,将口罩先左右对折一次,然后上下方向对折一次,用口罩的绳子绕两圈,完成密封。放在密封袋中,下次用的时候再拿出来。当然了这样的折叠方式也同样适用于废弃口罩丢弃的时候。
有些人因为买到了不合格的口罩,戴了也等于白戴。还有人因为佩戴口罩的方式错误,也是白白浪费口罩,自查看看你是否也中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