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风破浪的姐姐》正式播出前对于部分姐姐的深度访谈《定义》,显然就属于一种情感营销。微博超话、豆瓣小组、微信朋友圈等网络社交平台常常是粉丝发挥辐射效应的阵地,她们在其中自由发表建议,而普通受众在选择“她综艺”前或是观看过程中对其中个别环节有所疑问的时候,就会接触到这些由粉丝群体建构起的话语场,继而加入讨论。
在不违反平台规章制度的前提下,粉丝在平台上各抒己见,综艺的情感营销模式与粉丝积极响应两者间形成了较好地良性循环。
第三,消除女性焦虑,增强身份认同。女性作为“她综艺”的主要观看者,同样是传播者所瞄准的目标消费群体。由于各方面原因,众多“她综艺”的价值观传达中其实是相互矛盾不统一的,即使彼此间主题相同题材相似。但她们中没有纯粹的对错之分,只是看受众如何去理解。
例如《哎哟!辣么美》《Beauty小姐》整档节目无时无刻不宣扬着“女性必须要美丽”这样一种中心价值观;《你怎么这么好看》《妈妈,你真好看》也对女性的穿衣打扮、妆容发型、生活环境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而另一种情况如《她有情绪又怎样》《听姐说》又在控诉整个社会对女性的过高要求;《上班啦!妈妈》希望当下职场必须消除对已婚已育女性长期以来形成的刻板印象,女性在拥有了家庭之后仍然可以作为一个独立个体
进入职场生存;而《理想家》《出逃两日又如何》提倡女性远离喧嚣的家庭、拥抱自然的自由生活……
这其中无不透露着种种矛盾,但不同的价值观背后,最终都是为了消除女性焦虑,增强自我身份认同感,从而更深层次地消费女性本身。大多数学者在研究网络综艺靠什么来取悦观众,而现在不妨将主客体翻转过来,当观众选择观看“她综艺”后,她们究竟能够收获些什么?
收获日常生活的经验还是短暂的精神抚慰,在“娱乐至死”的时代,这个问题没有标准答案。网络“她综艺”的创新本质是传播主体、传播受众等群体对于女性的全方位消费。传播主体根据综艺市场收益与受众喜好,将目光瞄准以“女性”为主要表现对象的内容生产;同时,女性作为日常消费的主力军,也是“她综艺”受众的主要组成部分,其受传播主体生产的内容所影响,选择观看且为之付费。
“2021 年 5 月以来,以国家网信办和广电总局为代表的国家行政单位相继对‘饭圈’文化、综艺节目和耽美剧采取了严肃的整治行动。”为了遏制某些类型综艺产生不良影响的波及面,国家强制按下了停止按钮,网络视频平台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冲击,一些待制作甚至是待播出的相关综艺惨遭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