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磨一剑,出鞘必锋芒。
天文学家苦苦追寻的祝融星,成为磨砺广义相对论的试剑石。
让我们再次回到1915年的那一天,爱因斯坦细致地列出水星的轨道参数和水星与太阳的最小距离,他将光速带入方程……当他完成了最后一步计算时,一个数字出现了。
经过慎而又慎地验算,爱因斯坦认可了这个花了近10年光阴打磨出来的结果。
这个计算结果表明,在宇宙尺度上的天体运动,恒星可以接近光速、天体距离可达上亿光年,这远远超出了牛顿力学的计算范围。
简单一句话,面对头顶万千星河,三大定律已经应付不来,牛顿也无从下手。
在考虑相对论效应后,爱因斯坦确定水星运行没有问题,彻底排除了“水内行星”存在的可能性——祝融星压根儿不存在。
祝融星,陨落了!
虽然它从未在天空中出现过,但是,因为符合数学运算,祝融星在天文学家心里闪耀了近百年。
爱因斯坦亲手毁灭了这颗传说中的幽灵行星。
随着祝融星的永远陨落,牛顿经典力学对物理学的束缚,也一并陨落。
从出现到陨落,这个过程中,是认识真实世界的艰难,以及改变固有观念的伟大。
可是,即便天才如爱因斯坦,要具备多强的能力,才能推翻牛顿,独自做出伟大的发现?
如爱因斯坦般的思考者,举世又能有几人?
因为科学而升起,又因为科学而湮灭,祝融星,恰恰在告诉我们——
科学是在不断发展进步的,它从来不是至高无上,从来不等于正确,也从来不能解决一切问题。
1919年,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在与儿子埃德瓦的谈话中说:“当一只甲虫在一根弯曲的树枝上爬行的时候,它并没有觉察到这根树枝是弯曲的。我有幸觉察到了甲虫没有觉察到的东西。”
未来,会有人会推翻爱因斯坦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