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是继孔、孟、朱熹之后的儒学大师,并称"孔孟朱王",这是公认的。
不过,因为王阳明自幼沉迷道家,一生与道家有缘,笔者(@王阳明心学智慧)参考了王阳明一生修道的历程,再结合他内心境界的变化,综合分析后认为:
虽然王阳明一生入世为官,并自称"笃信儒学",但从本质上来说,他是一个道教高人。
本文就从王阳明一生的道教渊源谈起,让我们一起走进王阳明的内心世界,看一看他入"道"有多深。
|01从出生伊始就与道家结缘王阳明的祖母岑氏做了一个梦,梦见天上阳光明媚,霞光万道,瑞彩千条,祥云缭绕之间,很多神仙身披绯红色的衣服,击鼓吹箫,仙乐悠扬,各位动听。
其中一位仙人怀抱一个婴儿,脚踩祥云,自空中徐徐而下,径直来到王家,把婴儿送到岑氏的怀中。
仙人对岑氏说,把这个孩子送给你。岑氏回到说,我已经有儿子了,我儿媳妇非常孝顺,请把孩子送给她吧。
仙人说可以。随后岑氏忽然听到婴儿啼哭的声音,一下子从梦中惊醒,果然儿媳分娩了,生下的婴儿就是王阳明,此时院子里仿佛还有仙乐回荡。
故事听起来有些离奇,但这并不奇怪,圣贤伟人的诞生一般都会伴有一段奇异的传说。
王阳明是神仙送来的,当然神仙属于道教,这似乎预示着王阳明本就是道教中人,而且一生都要和道家结缘。
|02少年时曾沉迷于研习道教10岁的时候,在镇江金山寺,有人出题让王阳明即兴作诗,题目是"蔽月山房"。
王阳明不假思索,随口答道:
"山近月远觉月小,便道此山大于月。若人有眼大于天,还见山小月更阔。"
诗中的山和月,由于观察者的心境不同,呈现出大小差别。山和月的对照,大和小的对比,暗合了《庄子·齐物论》中的思想,可见道家思想已经深深根植于王阳明的内心深处了。
据《皇明大儒王阳明先生出身靖乱录》记载,一天王阳明在街上玩耍,遇到一个"麻衣神相"道士,看到王阳明之后非常惊讶,出钱给王阳明买了一只麻雀。
然后摸着王阳明的脸说了一番话,大意是让王阳明记住他说的话,以后王阳明日后会成为道家高人,可以在丹田结圣胎,炼成金丹,达到圣境。
这又是一次奇遇,也是发生在王阳明10岁的时候,正是刚刚要懂事的时候,就及时有道士提示他,日后会成为道家的高人。
所以说,王阳明从10几岁开始就沉迷于道家功夫修行,不是没有原因的。
|03新婚之夜和道士对坐练习引导术17岁时,家里给王阳明说了一门亲事,按照当时的礼仪,到女方家下聘礼,于是王阳明就来到了江西省布政司参议,诸养和的府上,准备迎娶诸氏小姐。
诸养和也是余姚人,和王阳明的父亲是至交,双方家长是同乡至交,又都在朝为官,算是门当户对。
婚礼当天,王阳明信步逛街,偶然间发现一个道观,叫铁柱宫,不由得好奇地走进去。
看见一位眉毛粗厚,头发花白的老道士正在打坐。王阳明向道士叩问,得知老道士没有姓名,人称无为道人,已经九十六岁了,家在四川,云游来到铁柱宫。
王阳明见他虽然年近百岁,但身体硬朗,气力旺盛,声如洪钟,觉得肯定是一位世外高人,于是就向他请教神仙养生之术。
因为一直患有咳血的毛病,所以王阳明面容稍显憔悴。无为道看王阳明这个样子,就教给他道教导引之术,通俗来说就是一种静心养生的呼吸方法。
王阳明学会导引术之后,立刻和无为道对坐练习。练习期间王阳明感觉恍恍惚惚之中似乎有一种顿悟之感,他越来越喜欢这种感觉。于是和无为道闭目对坐,如同两个木雕泥塑,忘记了吃饭和睡觉,不觉天色已晚,就这样一直静坐。
当天正在举行婚礼,诸养和家里热闹非凡,可吉时已到的时候,突然发现王阳明人不见了。诸养和赶紧派人四处寻找,众人找了一夜都没找到,直到第二天早晨,才在铁柱宫找到王阳明。
王阳明这才和无为道告别。道士临别对王阳明说,二十年后会在海上再次相见,事实果然如此,二十年后,他们真的在海上再次相遇了。
能够静坐一夜,连结婚大事都忘了,这绝对不是普通人能做到的,甚至连功夫不深的道士都难以做到,这说明17岁时,王阳明的道家修为已经很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