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陵别儿童入京
唐•李白
白酒新熟山中归,黄鸡啄黍秋正肥。
呼童烹鸡酌白酒,儿女嬉笑牵人衣。
高歌取醉欲自慰,起舞落日争光辉。
游说万乘苦不早,着鞭跨马涉远道。
会稽愚妇轻买臣,余亦辞家西入秦。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题解:这首诗的题目是《南陵别儿童入京》。南陵,一说是在山东曲阜,一说在安徽南陵县。李白在山东共居住了24年,所以说此南陵为山东南陵可能性较大。题目是别儿童而不是别妻儿,说明李白当时在社会、家中的地位不是多么的重要。用今天的话说就是“不得烟抽”。山东的文人们忌妒李白的才气,李白也看不上他们的迂腐呆板、装腔作势,他曾写了一首《嘲鲁儒》来讽刺山东的儒生。而当时李白的妻子刘氏也是不看好李白,名气大脾气大,但是仕途却如此落魄,让老婆小瞧也正常。日常只能与儿童们嬉戏,写写诗发发牢*,所以李白得诏后,也就不忍了,他奉诏入京,简直就是人生平步青云,所以生性浪漫的他想当然的认为以后必然仕途得意,对于曾经讽刺他的山东遗老,看不起他的妻子也狠狠的讽刺了一把,只和与自己亲近的儿童们告别。
创作背景:李白素有远大抱负,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没有得到实现报复的机会,由于家世和身世的原因(罪人之后 ,商人之子)不能参加科举考试入仕为官,所以只能通过“献赋干谒”的手段走上仕途。25岁时,李白第一次到京城长安,开始他的干谒入仕之旅。在长安那段日子里,李白不是在干谒权贵,就是在干谒权贵的路上。但四方奔走,处处碰壁,鲜有成效。他为皇室、权贵写诗作赋以获得赏识,他入赘宰相府以求机会,他求见皇室女道士玉真公主碰运气,他斗鸡以广门路,又想加入*谋求发展。在一切努力都无功而返后,李白失意的离开长安,又开始了他的游历之旅。天宝元年也就是公元742年,李白42岁的时候,唐玄宗召他入京做官,他非常高兴,满以为实现自己政治理想的机会到了,立刻回到南陵家中,与儿女告别,并挥笔写下了这首激情洋溢,神采飞扬的诗篇。这首诗就是在这时写下的。
作品赏析:《南陵别儿童入京》是李白创作的歌行体作品,这是一首七言古诗,诗人采用侧面烘托正面表达或运用典故,充分展现了诗人的兴奋心情。
“白酒新熟山中归,黄鸡啄黍秋正肥。呼童烹鸡酌白酒,儿女嬉笑牵人衣。”诗歌一开头就描绘了田野丰收的景象,诗人回家的时候正值秋收,新酿白酒刚刚在烧锅中流淌出来,吃黄米长大的鸡正肥,高声呼唤烹鸡斟满酒杯,儿女们笑着拉住父亲衣角,展现了一幅有声有色,热闹缤纷的画面,一个“呼”字颇能见出诗人眉飞色舞,神情飞扬,直观地烘托出诗人兴高采烈的情绪,为下文的描写做了铺垫。
“高歌取醉欲自慰,起舞落日争光辉。游说万乘苦不早,着鞭跨马涉远道。”诗歌中间四句,如同电影中的特写镜头,进一步渲染欢愉之情李白喜不自禁,急不可耐,又从一个侧面表现出诗人兴高采烈。助兴饮酒似乎还不足以表现诗人的兴奋之情,一边狂饮一边纵情高歌,酒酣耳热,诗人拔剑起舞,只见剑光闪闪凛凛生风,简直可以落日余晖争彩。诗人通过高呼饮酒,儿女嬉笑开怀,痛饮高歌起舞,几个镜头把诗人的喜悦之情表现的活灵活现。诗人高兴之余又遗憾不能在更早的时候得到皇帝的召见,受到皇帝的重用,以实现自己的政治主张,所以一旦有机会入仕,便会快马加鞭,早一点赶到长安,为国尽忠效命,流露出诗人久记于心,壮志不展的苦闷和时机来临,迫不及待的要施展自己政治抱负的心情。
“会稽愚妇轻买臣,余亦辞家西入秦。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诗歌最后四句和前面几句外在的音容笑貌言行举止描写不一样,这四句侧重于诗人内心世界的描写,诗情略有跌宕。诗人从”苦不早“又很自然的联想到早年蒙冤,晚年得志的朱买臣,李白把那些鼠目寸光藐视自己的世俗小人,比作会稽愚妇有眼无珠,愚不可及,而把自己比作大器晚成的朱买臣,扬言西去长安就可青云直上,博取功名,傲视群伦,这两句诗流露出来的感情,有不为人赏识的愤愤不平,也更有一鸣惊人的得意忘形。诗情经过前面的层层推演,波澜起伏,再到最后两句,感情发展涌向高潮。
纵观全诗,李白的奉诏进京是李白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在诗中,李白的自信满满,傲气十足,人生得意尽欢的主题,尽在狂浪形骸的诗中显露无遗。从另一方面看,《南陵别儿童入京》也应是李白的失态之作,仅由题目来看,“入京”便可以说明失态的原因了,不惑之年的油腻大叔了,尽管名声在外,却是“谈情已老,谈死尚早”的尴尬年龄,只得儿童为伴,不被重用,甚是遗憾。全诗充满诗人实现抱负的极其喜悦的心情和豪迈自得的心境,把求用心切,踌躇满志,受宠忘形的神态跃然纸上,表现的淋漓尽致。过了将近1300年,我们依然能真切的感受到那种毫不掩饰的兴奋扑面而来。所以说《南陵别儿童入京》是李白最狂妄的一首诗,此诗说狂第二,没人敢说第一。如果说李白能预想到奉诏入京三年后又”赐金放还”的悲惨结局的话,不知诗人还能不能写出这千古第一狂的诗篇了,这自然是后话了。
注:图片均来自网络,感谢作者,侵权联系必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