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常常说,京杭大运河是由隋朝的隋炀帝开凿的。这话听起来好像是没问题,但是要严格些讲,是隋朝最早开凿了大运河,但是元世祖忽必烈为了将南方的粮食运到京城大都,便在山东重新开凿了新河,贯通了南北的水道,才形成了今天仍旧能看得到的京杭大运河。有点冷知识,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首先,这里有两个概念我们必须要区分开来,即京杭大运河和中国大运河。中国大运河始建于公元前486年,南起会稽郡(浙江绍兴),北至涿郡(河北涿州市),实际上包括京杭运河、隋唐运河、浙东运河三部分组成。地跨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江苏、浙江8省市(注意,这里说的是8省市),自北向南通达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2700公里。2014年6月22日,中国大运河在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隋大运河、京杭大运河分布图
京杭大运河,也说始建于春秋时期,但起始点略有不同。说京杭大运河南起浙江余杭,北到北京,跨越浙江、江苏、山东、河北、天津、北京6省市,其主要水源地为南四湖,全长约1794公里。京杭大运河因属于中国大运河的主要“继承者”,并且使用至今,因此也被多数人认为等同于中国大运河了。就有人会问了,那隋朝人开凿的大运河呢?请听南山老李慢慢道来!
世界文化遗产·中国大运河碑
我们就来看看隋朝的大运河吧
据史料记载,在公元前486年的春秋末期,吴国为北伐齐国争霸中原,在江苏扬州附近开凿了一条引长江水入淮的运河史称“邗沟”,此后有战国时期魏国在中原地区开的“鸿沟”,三国时曹魏在华北平原开的白沟、平虏渠、利漕渠,东吴在江南还开的破岗渎。但直到隋朝以前,这些运河规模都不大,而且互不连贯,时兴时废,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水运系统。因此,学界也就将这个时期所开凿的运河统称为早期的运河。
隋大运河分别图
隋朝大一统后,为了进一步巩固其对全国的统治,发展江淮漕运,增强北方边防力量,从公元584年(开皇四年)隋文帝兴修广通渠开始的20余年间,充分利用早期运河和天然河流及湖泊,隋炀帝先后征发几百万民工,修造“通济渠”,改造“邗沟”,开凿永济渠,至公元610年(大业六年)沟通长江河,开凿大运河的工程基本完成,是为隋大运河,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大运河。
隋代开凿了大运河,是以京都洛阳为中心,东北抵涿郡(涿州),东南至余杭。纵贯在中国最富饶的东南沿海和华北大平原上,经过浙江、江苏、安徽、河南、山东、河北、北京七个省市,通达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海河(上游的桑干河)五大水系,并把京师、东都、涿郡(幽州)、浚仪(汴州)、梁郡(宁州)、山阳(楚州)、江都(扬州)、吴郡(苏州)、余杭(杭州)等通都大邑联缀在一起(隋代大运河图)。成为中国古代南北交通的大动脉,在中国的历史上产生过巨大的作用,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的水利建筑工程。
实际上,经过隋朝开凿和贯通后的运河,才真正称得起“大运河”。总体来讲,隋大运河全程共分为四段:(1)永济渠;(2)通济渠;(3)邗沟;(4)江南运河。事实上,隋朝的开河,也只是将若干自然河或旧沟(运河)连成一起,形成了一个庞大的水道体系。但是,由于后来运河的改道,隋大运河的有些河段或没有在今天的京杭大运河之内,或已经干涸被废弃。人们就将隋唐运河与元朝运河及江南运河盖概称为“大运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