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通十三仓是京师漕粮仓储地,其中京师有仓十一个,通州有仓二个,故而称为京通十三仓。
京师十三仓具体为:禄米仓、南新仓、旧太仓、海运仓、北新仓、富新仓、兴平仓、太平仓、储济仓、本裕仓、丰益仓;通州二仓为:中仓、西仓。
关于京通十三仓,御史想多费一点笔墨加以介绍,因为这方面的内容各大平台上介绍的不多。
根据嘉庆朝《大清会典》的记载,京师粮仓的总数应为十三个,所以有了“凡京仓十有三,通仓二”,总数应为十五仓,多出来的是万安仓和恩丰仓。
京师各仓根据漕粮等级以及用途分别贮藏,皇室成员所用的白米等级最高,分别存储于各仓,随时取用。
京师用粮数量最多的当属八旗和官员禄米,定制,京城内几及朝阳门外十一仓,贮满洲汉官俸米、八旗甲米;本裕仓、丰益仓,专贮圆明园八旗官兵以及健锐营、外火器营官兵,以及本仓看仓兵俸米。
通仓之西仓、中仓主要用于支放王工大臣俸米,以及贮内务府白梗米、御船水手口粮、本仓看仓兵米、通州运丁月粮、通州养济院孤贫米。
户部虽然管着国家的钱粮,但是户部并没有大型的粮仓,我们所熟知的户部三库是指银库、绸缎库、颜料库。户部粮仓规模不大,俗称“内仓”。
内仓主要用于外藩贡使口粮用米、供用各库匠口粮、光禄寺造酒用米、顺天府廪生口粮,等等。
同样,内务府也有一个规模不大的粮仓,称为“恩丰仓”,主要支放内务府三旗人等口粮,以及宫内太监的俸米。
清代的粮仓贮存以“廒”为单位,会典中说“分以廒,廒实以万石”,就是说各仓设有数量不等的廒,每个廒最多能存一万石。
京通各仓规模很大,具体的廒数如下:
禄米仓57廒、南新仓76廒、旧太仓89廒、海运仓100廒、北新仓85廒、富新仓64廒、兴平仓81廒、太平仓86廒、储济仓108廒、本裕仓30廒、丰益仓30廒、通州中仓108廒、西仓142廒。
粮仓是朝廷的命脉,管理十分严格,每年漕粮入库时,京仓需在监察御史的监督下,按质按量入仓。而且每年的夏冬两季,皇帝还会委派专人查验,以确保粮食储备安全。
关于粮仓的具体管理办法,御史这里就不细说了,如果有需要了解的读者,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