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封建王朝的顶峰,唐朝人口众多,疆域辽阔,富有四海,但在富有程度上,却似乎不如隋朝,宋代《文献通考》中记载:“古今称国计之富者,莫如隋。”
隋朝只传承区区37年,唐朝长达289年,且无论是军事、人口、疆域、生产力等方面来看,唐朝都领先隋朝。
既然如此,为何隋朝还会比唐朝富有呢?其实,原因被史书隐藏得太深,也是隋朝二世而亡的根本所在!
古代中国是农耕社会,国家是否富有,其中二个重要指标是人口与耕地。
首先,人口。
公元581年,隋文帝登基时,全国360万户。唐朝宰相杜佑说过,“隋受周禅,得户三百六十万,开皇九年平陈,又收户五十万”。开皇九年时,全国户数410万户,人口大约2900万。
其后,隋文帝推行二项措施:一叫“大索貌阅”,即将户籍上的登记者与本人体貌核对,由此检查出大量“隐漏人口”,导致人口快速增长;二叫“析户”,就是让大家族分家,古今很多王朝都玩过这一招,当然也会导致全国户数增长。
从数据上看,隋文帝这两项措施效果“极其显著”,人口与户数几乎都奇迹般的翻倍。隋朝大业2年(606年),《通典》记载全国891万户,总人口4602万,“自大业二年,干戈不用,惟十八载,有户口八百九十万矣,此隋之极盛也”;《隋书·地理志》中记载的各郡人口相加,总计908万户,与《通典》记载略有误差。
也就是说,隋朝短短25多年增长了531万户,增长幅度高达140%,人口上也接近翻了一倍,超过新中国之后的人口增长率,让人匪夷所思。
问题在于,隋朝这种人口增长真不真实呢?不妨看一看唐朝的人口增长情况。
618年,唐朝建立时,全国仅200万户,大约1500万人。《册府元龟·卷四百八十六》记载,唐高宗问中书令杜正伦隋朝人口情况时,杜正伦回复说:“大业初有八百余万户,末年离乱,至武德有二百余万户。”从隋朝到唐朝,十余年战乱损失690万户,全国损失3000万人口?
639年,全国恢复到304万户,人口达1235万,又获塞外归附人口120余万。
652年,全国有户380万。
705年,全国有户615万户,约3714万人。
754年,安史之乱前夕,户数8914709,口数52880488,为唐代官方户口统计的峰值。
从唐朝人口数据上看,直到唐朝建立百年之后,人口数据才超过隋朝,且户数与人口增长幅度远不如隋朝。但安史之乱前,唐朝实行的是均田制,社会一直非常安定,历经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没有道理人口增速不如隋朝!
显然,从隋唐人口增长对比来看,唐朝的比较吻合中国历代人口增长情况,但隋朝的却违反常态,不符合人口自然增长规律,因此隋朝人口数据不太可信,大概率是数据造假。
之所以这么判断,还有一个征税动机可以佐证。
隋朝人头税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按人头征税,一部分按户征税。换言之,户数越多、人口越多,朝廷得到的人头税就越多。
从增加财政收入上来看,皇帝需要漂亮的数据,官员可以上下其手借机敛财,最终百姓需要承担的负担就可想而知了。
当然,隋朝人口真相是不是如此,还带有一定推测成分,而隋朝虚构田亩情况,就可以说是铁证如山了,如此可以反证隋朝虚构人口数据。
其次,耕地。
隋朝开皇九年,全国已有耕地1944万顷。大业中期,全国已有耕地5585万顷。
根据学者汪篯《史籍上的隋唐田亩数非实际耕地面积——隋唐史杂记之二》考证,隋唐1顷等于100亩,1亩相当于如今的0.782亩。
因此,隋文帝九年耕地4940万顷,即为49.4亿亩,相当于今天的38.53亿亩;隋炀帝中期耕地5585万顷,即为55.85亿亩,相当于今天的43.56亿亩。
显然,隋朝这个耕地数据极为扯淡,因为当今中国人口总数高达14亿,国土面积超过隋朝,耕地面积才20.5亿亩,上世纪90年代时大概19.5亿亩,上世纪80年代大约14.5亿亩,难道我们如今连隋朝耕地面积的一半还不到?
其实,中国不是平原型的国家,适合耕地的面积大致有数,详情可见下图。况且,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才能开垦出更多的田地,隋朝时的生产力肯定比不过新中国,它的耕地怎么可能比如今还要多一倍!
至于隋朝到底有多少耕地,可以参照唐玄宗时的耕地面积。
唐玄宗天宝十四年(755年),安史之乱爆发的这一年,唐朝人口达到顶峰,耕地面积为1430万顷,相当于今天的11.15亿亩。
唐朝经过百年发展,社会安定,百年开垦,然后才有1430万顷的耕地面积。不过,以明清大约10亿亩耕地面积来看,唐朝的1430万顷可能也有一些水分。
总之,以唐朝开元盛世的顶峰期来看,隋朝耕地面积不可能超过1430万顷,乃至可能不超过1000万顷。
如此可见,隋朝在耕地上造假多么疯狂,至少虚构了三四倍的耕地面积,且主要发生在隋文帝时期。但问题在于,既然存在相应的田亩,那么就要缴税,可想而知百姓赋税之重,至少要承担以前的三四倍。
公元637年,隋朝灭亡20年后,唐朝监察御史马周上奏李世民说,“隋家储洛口,而李密因之;西京府库,亦为国家之用,至今未尽。”后来,李世民看了隋朝的粮库资料,曾经有一感慨,“计天下(隋朝)储积,得供五六十年。”
其实,隋朝这些仓库的库存,不仅不能说明隋朝富有,反而只能说明隋朝收刮得太狠了,将天下财富收刮一空,百姓无以聊生,导致社会矛盾严重激化,于是百姓只能揭竿而起,所以李渊等人在杨广还没有死时就敢起兵造反。
后人谈及隋朝灭亡的原因,往往归结于杨广,但实际上隋文帝时问题就已经存在,当时隋朝上下大幅度虚构耕地面积与人口数据,然后由此征税时,百姓已在水深火热之中了,及至隋炀帝时已经积重难返。
言而总之,隋朝二世而亡,与其说亡于隋炀帝,不如说亡于超乎想象的沉重赋税。
参考资料:《隋书》、《旧唐书》、《通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