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诺奖奖金涨到了1100万瑞典克朗,相当于人民币700多万。其中,除了文学奖是一人独得奖金之外,其余几个奖项的奖金,往往是由三名科学家共同分享。700多万分给三个人,合一个人平均200多万,这笔金额与其做出的贡献相比确实不算多。
科学家也吃五谷杂粮、也食人间烟火、也得过日子,他们花奖金跟普通人其实都差不多,有还贷款的,有换大房子的,有买新车的,还有给孩子交学费的。
当然也有特例。
2004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麻省理工学院物理系教授弗兰克·威尔切克,他在拿到奖金之后,就把奖金全部用来请客了。
用几百万请客,这得请多少人啊?
单位同事有上百人,家里还有大几十位亲戚。况且都拿诺奖了,请客自然不能吃顿饭那么简单,索性包架飞机请大家一起去夏威夷玩了几天,吃喝住行全包。
再比如199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获得者,经济学家罗伯特·卢卡斯,他则需要把奖金的一半支付给前妻。
这是因为他的离婚协议上有一条是,如果卢卡斯日后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那么即便离婚了也要把奖金分一半给前妻。
不过,卢卡斯对此还挺高兴的,在他看来,能获得经济学奖也算是借前妻的吉言了。
著名的大科学家爱因斯坦也有过类似的经历。
1919年,爱因斯坦和前妻离婚,也承诺如果拿到诺奖,就分一半奖金给前妻。
结果,两年之后,爱因斯坦就获得了物理学奖,于是规规矩矩地把一半的奖金付给了前妻。
在诺奖历史上,还曾出现过有人获了奖却没拿到奖金的事。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三名德国科学家获得了诺奖,他们分别是1938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里夏德·库恩、1939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阿道夫·布特南特以及193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格哈德·多马克。
他们都获得了由诺奖委员会寄出的奖牌和证书,但是唯独没有获得奖金。这是因为希特勒禁止这三名德国科学家接受诺贝尔奖,而诺奖委员会有规定,凡是不能现场出席领奖的,都不给发奖金。
不过,对于处于特殊时期的三名德国科学家来说,能获得诺奖已经是莫大的殊荣了。
在2011年,还有一位更冤的科学家,他在获奖前三天去世了。
2011年,免疫学家和细胞生物学家拉尔夫·斯坦曼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然而,就在公布获奖名单前3天,斯坦曼因罹患胰腺癌逝世。
斯坦曼的女儿表示,父亲在获得诺贝尔奖的一个礼拜之前,还躺在病榻上跟家人打差说:“我可得挺过这一个礼拜,不然要是我人没了,诺奖就没我事了。”
结果,他最终还是没挺到诺奖公布的那一天。2011年9月30号,斯坦曼过世。10月3号,诺贝尔奖获奖名单颁布,斯坦曼榜上有名。
诺奖有规定,只给活人颁奖,不给过世的人颁奖。
然而,诺奖评选的时候,斯坦曼还活着,他是在名单都出来之后去世的,这就给诺奖评奖委员会出了一个难题,这奖到底是颁还是不颁?
最终,商量来商量去,诺奖评奖委员会做出决定,颁。理由是评奖的时候斯坦曼还健在,他是在大名单敲定后才去世的,因此给他颁奖不算破坏规矩。
于是,斯坦曼成了自1974年有这项规定以来,唯一一位获奖的已故人士。当然,奖金一分不少的交到了斯坦曼家人的手中,而斯坦曼的家人也遵照斯坦曼的遗嘱,利用这笔奖金设立了一个基金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