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末年,说出那句“燕雀焉知鸿鹄之志”的著名起义军领袖陈胜率先起义,揭开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陈胜起义之后,不堪秦国暴政的农民起义军大规模爆发。
与此同时,被秦国灭亡的六国贵族看到天下大乱的局面,于是便马上纠集原六国军队也在此时顺势而为,其中就有后来的西楚霸王项羽。
当时的起义军有十多股,按理说谁都有可能,可是最终却又偏偏是出身草根的刘邦摘取了胜利果实,但是至此不禁有一个疑问,其中家世显赫的势力庞大的比比皆是,为何是刘邦呢,他究竟有哪些过人之处呢?
首先刘邦具有知人善任的能力。他刚起家时身边就只有属于一支自己的小班底,这支班底都是和他从小到大的狐朋狗友。但是不要小看了这群狐朋狗友,这一群狐朋狗友之中可是有各方面人才。比如他有后勤部长萧何、参谋长张良、大将军樊哙、夏侯婴、周勃、外交家陈平等人,可以说网罗了各方面人才。他知道每个人该干什么,该适合什么职位,比如你让韩信去干萧何的事,张良去干韩信的活,萧何去替他运筹帷幄,那么还有四百年大汉江山吗?就是他可以知人善任把每个人安排的恰到好处。
上述阵容可以看出,他们不单单只是为了推翻暴政,更是要建立一个政权。可是建立一个政权只靠打打**的将军行吗?
如何制定法律,如何改善民生,并且每年需要统计出生人口、每年需要收多少赋税这些繁琐的事物并不是这些久经战场的将军所擅长的。
就拿萧何来说吧,萧何可谓西汉开国第一功臣,他不单单是刘邦的后勤部长,更是之后大汉建国之后的宰相,帮助刘邦制定律法等事物。
萧何进入关中后的第一件事不是去贪恋金银财务也不关心关中有多少美女,他进入咸阳第一件事就是去清查秦朝的户籍、地形、法令等等书籍,因为这些在他眼里都是无价之宝。《汉书》记载:沛公至咸阳,诸将皆争走金、帛、财物之府,分之,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沛公具知天下厄塞、户口多少、强弱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得秦图书也。
所以也看出刘邦取的天下并非没有道理,他本人也曾经说过:“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而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人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
其二,那就是刘邦能够约束自己的部队,可以说他们已经脱离了农民军的范畴,成为了真真正正的义军。《孟子·离娄上》“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这儒家经典简单一点来说就是得民心者得天下,虽然并不是绝对的,但是大多数夺得天下的的确是得到民众支持的。
很多的起义军一开始起义的目的则是被官绅地主压迫的翻不了身,无奈之下他们只有反抗。可是当他们成为当家作主的人之后,他们便迅速的腐化,当初的官绅地主如何压迫他们的他们也还给了还挣扎在水深火热的百姓身上。
而刘邦则不同,他约束自己的部队,并严禁害民,一旦发现有欺压百姓的人就会立即斩首。就拿刘邦来说,他年轻时候是怎么样一个人,一个无所事事的无业游民,整天就知道混吃混喝,就是这样一个人在进入咸阳之后也被咸阳的琳琅满目的财宝所吸引,但是樊哙的一句话把他惊醒。《资治通鉴》樊哙谏曰:“沛公欲有天下耶,将为富家翁耶?凡此奢丽之物,皆秦所以亡也,沛公何用焉!愿急还霸上,无留宫中!
可是刘邦没听进去,直到张良的再次劝谏,让他吸取了秦国灭亡的下场,从那一刻起他虚心纳谏,于是在这之后改善军纪,并约法三章:规定了*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司马迁所著《史记》记载:召诸县父老豪桀曰:“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市。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吾当王关中。与父老约,法三章耳:*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馀悉除去秦法。诸吏人皆按堵如故。凡吾所以来,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且吾所以还军霸上,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所以也从这看出刘邦的格局,如果他甘心做一个富家翁的话他大可以置之不理,可是他志在天下,也正因此才能够成就四百年大汉江山。
其三,拥有一个很好的战略发展基地就是我们俗称的大后方。在后来的楚汉战争中,刘邦能够战胜项羽不是没有道理的。我们暂且先不提刘邦,我们先来看看项羽的战略基地。他的基地在哪?彭城。隶属于今天的徐州地区,这个地方如果在太平盛世的确是一个能够发展的好地方,但是他在乱世却是兵家必争之地,因为此地是交通要道。
项羽分封诸侯后也是怕诸侯作乱从此地出兵可以迅速平定叛乱,但是这也证明了项羽的格局太小,他的目光还停留在春秋那一套,争霸。可是最终秦国一统天下证明了天下格局还是以统一为主。
而刘邦则不同,他初时是以汉中巴蜀为基地,此地物产肥沃,并且汉中较之项羽的彭城有一个巨大的好处,那就是此地易守难攻。后来三国时期蜀汉能偏安这么久不是没有道理的,曹魏数次攻打汉中都没有打下来。刘邦的封地被封为汉王之后,他烧毁栈道以证明自己没有东进之心,同时在汉中之地休养生息静待时机到来。
后来天下风云突变,不服项羽分封的诸侯们开始反叛,刘邦则用韩信之计“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一举攻略了三秦,从此以三秦为基地开启了楚汉争霸的序幕。《史记·高祖本纪》:八月,汉王用韩信之计,从故道还,袭雍王章邯。邯迎击汉陈仓,雍兵败,还走;止战好畤,复败,走废丘。汉王遂定雍地。东至咸阳,引兵围雍王废丘,而遣诸将略定陇西、北地、上郡。
刘邦为什么一定要夺得三秦之地呢?关中之地在战国时代经过秦国数百年的开发,可以说已经成为当时的经济中心,并且关中八百里秦川沃野千里极其适合耕种。
刘邦确立了“以关中为根据地,进则争雄天下,退则据关而守”的战略。因为此战略,所以刘邦即使每次都是逢项羽必败,但是只要性命在,大后方都能送过来粮草士兵,从而东山再起。这也是萧何被列为汉朝建立第一功臣的原因。
战略的背后是政治意图。刘邦的战略部署,反应出其欲一统天下的构想,这个构想应该是在第一次“破武关,入关中”时成型,不然又如何会有与关中父老“约法三章”的气魄。因为有了更长远的计划,所以才能克己以争取天下民心。环顾四方诸侯,有这样大战略,而且占据这样的地利条件的领袖的确是很少,刘邦耗得起,其他人都耗不起。
所以综上可以看出,刘邦能够成功并不是偶然的,他虽然出身贫贱,但是他的格局的确可谓是古今少有,他虽然没有萧何、张良、韩信三人的本事,可是他却能让三人都为他所用,也因此开创了四百年的大汉江山。
后世的皇帝之中能有刘邦这种格局和经历的,千百年来只出了一个朱元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