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璀璨的中国诗歌史上,山水田园派诗歌,总是以一种小而美的清新淡雅,圈粉无数,像早期的陶渊明和谢灵运,陶渊明虽擅写山水,但陶诗中无论是对田间野夫还是对稚子儿童,都饱含着一份儒者的仁爱,谢灵运则是纯粹写景,但在每一首诗的末尾,总不忘写出一句哲理。
到唐朝,山水田园派诗歌更加成熟,我们常说王维、孟浩然是唐朝山水田园诗歌的代表人物,其实不然,王孟是盛唐山水田园派的代表诗人,中晚唐时期,又有韦应物、柳宗元接过了接力棒,继续将山水田园诗派发扬光大。
这四位伟大的诗人,同属山水田园派,彼此之间又有何异同之处呢?
王维苏东坡曾赞王维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说王维的诗美如画并不夸张,一幅山水画好不好,在于画家能不能把景物的性质、特色、细节掌握好,并表现出来,同理,一首山水诗好不好,在于诗人能不能在有限的诗句中,把景物的性质、特色、细节描述出来。
《鸟鸣涧》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如这首《鸟鸣涧》,开头就写到花落,一般来说,在诗词中,落花使人想到春天的消逝,进而联想到生命的消亡,如李后主说“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代表着一种哀伤。
但王维这首诗就不一样,“人闲桂花落”没有给人一丝哀愁,反而让人觉得闲适幽静,因为人闲——他的内心本来就是平静的,在悠闲静谧的时候,一阵春风吹过、几声鸟鸣传来,桂花瓣瓣飘落,这不是忧愁,是岁月静好。
接着夜静春山空,山为什么空?因为夜深了,山中没有行人。很自然地,月光洒在山中,月光本来是静谧的,但因为夜太静、山太空,所以原本静谧的月光都有一种动感,惊醒了沉睡的鸟儿,鸟鸣声在夜晚的春山中回荡。
在这样的动静结合中,我们很容易就感受到王维诗中的闲适和安静,更能体会到大自然在他笔下的微妙变化,让人感受到一种禅意。
这就是王维的特点,他以禅入诗,以感觉取胜,一切美好与哀愁,都在刹那间。
孟浩然孟浩然是一个天生的隐者,还是个少年的时候,他就在鹿门山过着隐居的生活,这一方面是性格使然,另一方面也跟时局有关,先是武则天称帝,后有韦后弄权,朝局党派纷争,《论语》云:“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孟浩然不为一己私利去做官,这是他的高洁之处。
后来玄宗继位,朝局清明,万国来朝,称为盛世,《论语》云:“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皇帝圣明,国家富强,正是需要人才的时候,就应该出仕为官;另一个原因是,他家贫亲老,不但穷,母亲也老了,孟浩然再不求官,就真的活不下去了;第三个原因是,此时孟浩然人到中年,再不做点什么,这一生的意义又在哪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