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建始也,冬是终了的意思,有农作物收割后要收藏起来的含意,中国又把立冬作为冬季的开始。
《黄帝内经》云:“冬三月,此谓闭藏……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冬三月,自然万物阴气盛,寒气重,阳气潜伏,处于“闭藏”的阶段。
人与自然相应,冬日人体阳气容易遭到损伤,特别需要养藏,重视阳气的维护。
立冬三侯一侯水始冰 | 此节气水已经能结成冰。
二侯地始冻 | 土地开始冻结。
三侯雉入大水为蜃 | 野鸡一类的大鸟便不多见了,而海边却可以看到外壳与野鸡的线条及颜色相似的大蛤。
立冬养生立冬“闭藏”,这里的“藏”指的是精神要藏于内,养精蓄锐。
早睡晚起以养神:立冬养生强调“无扰乎阳,早睡晚起,必待日光”,也就是说冬季要保证充足的睡眠,适当早睡晚起,第二天才能精力充沛。上班族“晚起”可能很困难,但可尽量早睡、不熬夜。
立冬之后,天气转凉,衣着过少过薄,则耗阳气;衣着过多过厚,则阳气不得潜藏,寒邪易入。因此立冬后的衣着起居,切记藏“暖”!
藏脖:外出记得带个围巾;藏肩:晚上睡觉时,被子要过肩;藏脚:临睡时,用热水泡泡脚,温暖全身,也有助于入眠。
运动,要适度:唐代著名医学家孙思邈说:“冬月不宜清早出夜深归,冒犯寒威。”冬时天地气闭,血气伏藏,人不可劳作汗出。立冬后,老年人要避免晨练起得太早。许多老年人喜欢天不亮就起床出门晨练,这在冬季是不适宜的。晨练可适当推迟到 “见太阳才运动”,时间尽量选择在9:30到16:00之间进行,以身体微热最为适宜。
情志,宁静为本:「冬三月....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意思是在冬季应宁静为本,遇事做到含而不露,秘而不宣。
冬季开始要贮藏阳气为来年春季有足够的力量生发打好基础。人们的状态应如同茧蛹一样,保持身心的平静,减少张扬,养精蓄锐,等待春季适宜的气候破茧而出。如果冬日泄了阳气,春天容易生病。
饮食进补俗话说:“药补不如食补”。食补在冬季调养中尤为重要。冬季气温过低,人体为了保持一定的热量,就必须增加体内糖、脂肪和蛋白质的分解,以产生更多的能量,所以必须多吃富含糖、脂肪、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食物。
高蛋白质的食物:蛋:鸡蛋、鸭蛋、鹅蛋等;鱼肉:草鱼、带鱼、黑鱼、鲤鱼等;畜禽肉:鸡肉、鸭肉、猪肉、牛肉、羊肉等。
高维生素B的食物:B1:麦麸、黄豆、酵母、瘦肉等;B2:动物的肝脏、肾脏、心脏以及蛋黄、鳝鱼等;B9:西兰花、胡萝卜、奇异果、燕麦、牛奶等。
另外,适当多吃些含碘食物,也能有助于抵御寒冷。碘是合成甲状腺素的重要原料,而甲状腺素又能促进碳水化合物、脂肪转化为能量。含碘食物高的有:海带、紫菜、发菜、干贝等。
总之,立冬养生要注意“藏”和“补”两个字,起居要养藏,运动要适度,情志贵在静,饮食要进补,别忘了,立冬还有吃饺子的习俗~猪肉、羊肉、牛肉、鸡蛋、虾仁、韭菜……今天,你打算吃哪一种馅儿的饺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