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已经37岁的村上春树,决定写一部关于青春的小说。
于是,他拾起记忆的残片,以一个成年人的视角,重新拼凑了一段纯真又放荡、彷徨又坚定的青春,也就是1987年问世的《挪威的森林》。
几十年来,关于这本书的评论,众说纷纭,褒贬不一。
有人认为,这是“青春伤痛文学”的代表作;也有人认为,这本书过于露骨。
可是,对于陪跑诺贝尔奖十几年的作者本人村上春树来说,这却是一部“百分之百的现实小说”,是他一生仅有一次的“成功之作”。
20岁时读《挪威的森林》,只感受到少男少女们,被困在青春那片雾霭丛林里的感伤。
30岁再读这本书,读到的却是主人公渡边,由一个懵懂男孩蜕变、成熟,最后适应生活的过程。
这不仅是一部文学作品,更是一部成长史诗。
来源:全景视觉
成长,从失去开始
木月,是渡边高中唯一的好朋友。
在渡边看来,木月头脑敏锐、谈吐潇洒,具备一种让人感到舒适的魔力,他总能把不合群的人拽入谈话。
可如此耀眼的木月,却在高二那年,在拉着渡边逃课打了一下午桌球后,于当天夜里自*了。
没有预兆,也没人知道为什么。
这是渡边第一次真切地感受死亡和失去,此后很长一段时间,他都无法确定自己在周围世界的位置。
一年后,渡边在电车上,与木月的女友直子偶遇。
一个失去了唯一的朋友,一个失去了青梅竹马的恋人,两人因有着同样的痛苦越走越近。渡边对直子渐生情愫,而直子也希望,通过渡边开始全新的生活。
20岁生日那天,直子不顾一切把自己交给渡边。而仍然爱着木月的她,又从心理上无法接受这种行为。
精神与肉体的割裂,促使直子彻底崩溃患病,休学住进疗养院。
无法相见的日子里,渡边以纸传情,诉说思念。无论等多久,无论直子还能否痊愈,渡边都希望可以一直陪着她。
后来,渡边从宿舍搬出来另租住处,他希望能与直子一起生活,以便照顾她。
年少时的情感,没有现实的羁绊,也没有世俗的偏见,只纯粹地追求天长地久。
然而,就在他满怀希望地等待跟心爱的女孩开启新生活时,直子在疗养院自*了。
人生才刚刚开始,渡边就失去了最好的朋友和最爱的女孩。
书中说:“在活得好端端的青春时代,居然凡事都以死为中心旋转不休。”
死亡,或许不是成长的主旋律,但失去一定是。
曾以为,成长就是日子一天一天地过,后来才明白,在我们体会到失去的那一刻,成长才真正开始。
也许,是在发觉父母变老的一个瞬间,你知道自己从此将失去庇护;
也许,是在面对某些选择时,你意识到自己力量有限,被迫妥协放弃;
也许,你只是简单地犯了一个错误,却不得不承担后果。
那一瞬间,你感受到来自生活的重量,开始挣扎着,渴望变得强大。
来源:全景视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