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斯顿大学的社会学教授Brené Brown,在TED 平台上分享了她对于“脆弱”的研究成果。她在 6 年时间中,进行了上千次采访,收集到了上万个故事,并进行了归纳、总结、分析。
研究表明,有强烈自我价值感、归属感的人,并不是把脆弱隐藏起来、事事都呈现完美的人,而是有勇气接受脆弱,并敢于向他人呈现的人。
看到突然蹦出来的小丑,女孩会害怕,男孩也是如此,越是忍住不哭的孩子,内心越是惶恐不安,外表的坚强都是纸糊的老虎,一捅就破,这会降低孩子的抗挫折能力,扭曲其正常的情绪表达,还会让男孩子变得敏感多疑,特别在意别人的评价而非自己的感受。
你越是逼着他坚强,他越可能是在黑夜里捂着被子哭泣的人,别再伤害男孩儿了!
“明明流泪的时候,却忘了眼睛怎样去流泪,男人哭吧哭吧不是罪,再强的人也有权利去疲惫。”这首歌唱出了多少人的心声。
对于父母而言,男孩子可以是一家人的骄傲,却不要因此让他背上沉重的负担,当孩子累了、倦了、害怕了,可以在你面前肆无忌惮地哭一场,是一种宣泄,也是一种信任,不要强制压迫孩子的这种想法。
要给予孩子无条件的爱,不能因为孩子优秀就去爱他,不优秀就恐吓他说“我的孩子不许失败,我的孩子不许哭泣”,凭什么?
就因为他是你的孩子,因为怕丢脸,就不让孩子拥有正常的情绪表达?当他失去了这个机能,变成了一个牵线木偶,孩子的未来也无法拥有更多的期待了,不是吗?
家长可以锻炼孩子的逆商,培养他的抗挫折能力,这要求孩子切实提高自身的能力,去独立地面对问题和解决问题,而不是在要不要哭,能不能哭这件事身上纠结和浪费时间。
爱哭的男孩并不就是玻璃心,缺乏失败后站起来的勇气才是。
爱哭的男孩可能极富同情心,情感细腻,或者对周围环境敏感性很强,对危险有着提前的预知和判定,家长若能发掘出孩子的这些优点,并加以安抚和培养,也是一个可以深入发展的方向啊。
“我不想养个娘炮儿子”,没问题,但是否“娘”是从娃内心的强大来判断的,而不是压迫他变得坚强。
每个人都有脆弱的一面,每个人也都有悲伤的权利,不要因为他是男孩子就区别对待,戴有色眼镜看人。
给孩子一个正面的预期和祝福,并悉心养育,多了解孩子哭泣背后的原因,解决成长路上的拦路虎,你才是真正养成了“男子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