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所谓的青春期叛逆,到底孩子哪些行为才是真正的叛逆呢?也有一种观点是认为是家长跟不上孩子的思维,尤其是海外移民家长,很多都是你觉得他不听你的话,但并不是真正的叛逆?
这其实是一个很好的问题,就是当你看到“叛”和“逆”的时候。你首先要想到他“叛”的是谁,“逆”的是谁,“叛”的是什么,“逆”的是什么?所以你如果觉得他是叛逆的话,那它一定是跟你对着*,他明知道这个是犯忌讳的,或者这是你要求得很明确的,他就跟你对着干;你说A,她说非A,你说往南,他说就不应该往南;但如果说你应该往南,他说”东和西怎么就不行呢“,这就不是叛逆,这是你自己的指令没有被执行而感到了一种失落;因此就有挫败感,就觉得自个儿“被叛逆”了。
事实上,我们想一想,只有数学语文,这些事实性的学科,它可能真的有一些标准答案,英语语文都没有,有时候这种学科都没有标准答案;那人生中,是应该干点这还是应该干点那,应该穿什么样的衣服,这个裙子长度到哪,这恐怕是没有标准答案的。所以,更多是你们的意见不一致,不见得就叫”叛逆“。
但是,要说“跟不上孩子的思维”,我觉得这种说法,就跟前面那个说法又正好相反,又成了”孩子更先进一点儿,家长跟不上“。那可不一定,其实咱们是来讨论问题,而不是说谁对谁错,谁先进谁落后,是不是移一代就比较傻,并不是那么了解环境,二代就一定更”澳洲“?
如果带着这种判断性的话,就会让你有对错感,就跟老师似的,老想拿笔打勾或是打叉,那就容易给你造成“叛逆”感。
至于说“你觉得孩子不听你的话”这个问题,你要求孩子怎么个听话法?是你说什么孩子都点头称是?其实小时候孩子也未必都认可你,比如说,“爸爸,你说的太对了”,或者“妈妈,那个你教我吧”,也不是的。只不过小孩儿年龄小,当他不听话的时候或者违背的时候,你并不觉着那么的被冒犯。以及小孩子小时候违背的那些,你觉得后果好像没那么严重。但是到了青春期,11岁、12岁,你可能就觉得这个违背,不听话太明显了,太不可接受了,而且你会觉得后果很严重。
所以这个“听话”,你的标准,什么叫”听话“,什么叫”不听话“,”听什么样的话“,我觉得家长需要自己去反思和评估一下。如果真的是你必须要求做到的,你是有底线的一些东西,那么就严肃认真地,明确地告诉她,你要怎么样,而不是说自己说什么都指望着孩子给一个他以前的回答,孩子要说NO,你就受不了。这个就是我们家长自己需要去消化需要去改变的。
多说一句,养孩子就是很累,因为孩子在不断的变化,甚至在剧烈的变化,你也不能想着一劳永逸;两天前的招儿,两天以后可能就不好使了,你得不断的变换方式和态度。
她上三年级的时候,你那么说,她听你的,到四年级的时候,你还那么说,她可能就不听你的了。不要说”听从“,甚至连”听“都不爱。那你也要想一想,你自己的说话方式什么的,是不是也要演变?这对我们家长来说挺有挑战性的,因为我们更容易习惯化固化。我们已经成年了,变化小,但是孩子的变化特别大,这是很多家长自己受不了的。那没办法,咱们必须与时俱进。我以前有一个讲座,名字叫根据孩子成长的需要做家长,他穿的衣服小了,你知道给他买一个大号的,现在他适应的说话方式也不同了,你也要转变。
2、孩子对学习厌倦,目标感低,执行力差,这种情况下家长怎么帮助他们?怎么去激励他们?push的太厉害又会遇到孩子burn out的状态(很多时候他们对父母设定的目标不以为然,口头禅总是I don’t care,家长有点有力气没处使的感觉,家长要如何调整心态)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想先给大家普及一下一个心理学的常识,就是我们有一个讲法,叫”发展心理学“,这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就是说随着我们年龄的变化,从出生到最后死亡,这一辈子的时间,我们心理过程的特征等,是一直在不断变化的。那么心理是什么呢,就是“知情意行”。
“知”指我们内在的“认知”,对这事怎么看,对这人怎么看,社会认知。也是包括在认知里的; “情”就是情绪,情感; 意就是意志; 行是在大脑里进行的外显出来的部分,就是“行为”。
随着年龄的不同,“知情意行”也会有非常明显的变化。
这个变化,有生理的原因,因为小孩一直在发育,要到23岁左右,大脑才逐渐的成型;但实际上海马结构的最后完善,最后要到70几岁,所以大脑终身可塑。但是,早期发展的差异,生理的影响,差异是相当明显的,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的阅历、我们的知识、我们的认知的这个变化,是抽象思维还是当初类比逻辑……就都一直在变化中。
这个对于小年龄段的孩子,大家可以理解,三岁的孩子,六岁孩子,那差别太大了,然后到了青春期我们就非常笼统。青春期:Puberty,这个词,它其实是一个生理名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