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接前文,在蒙氏教育形形色色的宣传中,我们常常能听到一些“新鲜”词,比如“有准备的环境”、“蒙氏教具”、“蒙氏教师观”、“混龄教育”等,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些令人眼花缭乱的“新鲜”事儿。
1、 他们是蒙氏教育的核心要素
这几个词之所以被频繁提及,主要是因为他们是构成蒙氏教育的核心要素。蒙台梭利认为孩子是通过吸收外界环境的刺激,来实现心理发展的,因此在蒙氏教育中非常重视“有准备的环境”,这其中就包括“硬件”环境和“软件”环境”,上面提到的“蒙氏教具”就是“硬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混龄教育”则是“软件”环境的一种表现形式。同时,环境的营造终归离不开老师,而且相较于传统的教育方式,蒙氏教育的理念对于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他们直接影响着“有准备的环境”质量及教学效果。所以“环境”与“教师”是整个蒙氏教育中的两个核心要素。
2、 蒙氏教育需要“有准备的环境”
上面已经提到,所谓“有准备的环境”主要包括“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所谓“硬件”主要是指硬件条件,蒙氏教育强调环境的有序性(比如学习的材料要按照难易程度排列、要保持固定位置等)、真实性(比如使用真实的生活道具,而不是用玩具来替代)、自然性(指能够接触到自然环境)、美观性等等,但最具特点的还是“蒙氏教具”。
蒙氏教具的种类有上千种之多,大体可以分为感官类教具、数学类教具、语言类教具和文化类教具。虽然种类很多,但是设计理念大体相似,都秉持了孤立化、自我纠正、趣味性、科学性以及社会性的特点。这里要着重解释一下“孤立化”和“自我纠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