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教育部发布《关于第二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认定结果的公示》,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省级教学名师李琳教授团队主讲的《食品化学与营养学》课程成功入选。这是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继获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后,在课程建设上取得了又一突破。
一流课程建设是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推进高质量人才培养的重要抓手,旨在通过转变课程理念、重塑课程形态、重构课程内容、优化教学设计、创新教学方法,打造一批具有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的课程,实现课程质量的全面提升。近年来,在国家实施一流本科专业、一流本科课程“双万计划”的大背景下,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广东省教育厅关于强化课程思政建设一流课程的意见》等文件精神,在课程思政、课程资源和特色建设、教学能力及教学创新等方面进行了系统化改革,成效显著。学校依托省校两级“质量工程”建设载体,通过加快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推进混合式教学改革、强化应用型课程建设、加大教师培训力度、提高教学能力等措施,促进课程迭代更新和教学模式创新,建设完成了一批高质量、有特色、有创新的优质课程。截至目前,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已建成国家一流课程1门、省级一流课程24门、省校级其它优质课程119门,课程特色和育人优势突出,为学校高质量人才培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未来,学校将继续以一流课程建设为高水平人才培养的重要抓手,加快教育教学模式与机制改革,提高课程教学条件的智慧化程度。同时,充分发挥一流课程的示范引领作用,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推进课程内涵建设,提高建设成效,努力打造更多优质、多样化的一流课程,满足学生多样化、个性化的学习需要,切实提高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人才培养质量。
课程简介:《食品化学与营养学》是食品质量和安全、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课程从化学角度和分子水平上研究食品的化学组成、结构、理化性质、营养与安全性质以及它们在生产、加工、贮藏和运销过程中发生的变化和这些变化对食品品质和安全的影响。通过理论学习和实验实践,培养学生掌握食品化学和营养学的基本知识和研究方法,具备对食品各成分在加工和贮藏过程中发生变化的判断能力以及甄别相关食品的传闻能力。
特色创新:《食品化学与营养学》立足食品专业特点,结合典型食品产业,构建了合理科学的教学框架体系,并以任务点的方式将学生引入问题情境,教学内容设计合理,资源丰富,生动有趣,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主动思考的能力;在课程应用过程中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包括PBL、案例式等),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主动思考、逻辑推理、分析总结等高阶能力;课程线上线下结合紧密,师生互动频繁,创设了相应的渠道展示高质量的学生作品,实现了师生对课程的共建共享。同时该课程紧跟食品化学的前沿热点,对开阔学生眼界、提升科学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应用推广:《食品化学与营养学》课程符合移动学习、混合式教学的需求,是一种知识共享、互动合作的学习模式;最终通过师生共建,打造出培养学生高阶能力的可移动、可定制课程。课程于2017年在超星泛雅平台建设并先后在15-21级食品专业的学生中得到应用;课程于2018年入选首批粤港澳大湾区在线联盟课程(共有398门)并于2019年上线学银在线平台对全社会开放,目前已开课8期,先后有290个学校的2458名学生选修该课程并作为教学示范包被168位老师引用;2020年课程成为学校的自然科学通识公选课并获得校级首批混合式教学立项,获粤港澳大湾区在线教学优秀案例一等奖并于2020年被认定为广东省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2022年,课程上线国家高等教育智慧教育平台;2023年,课程获国家一流本科课程认定。
新闻来源: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