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家长重视对孩子的国学教育,从三、百、千开始就培养孩子掌握国学知识。最热的是《笠翁对韵》、《增广贤文》、《声律启蒙》等。家长对孩子的要求就是背、背、背,背诵熟记于心就是成绩,至于背诵的内容是什么意思就完全不知道了,比如背诵《声律启蒙》学这些有什么用一概不知。不但孩子困惑,成年人也困惑,有时候让我的学生背诵《声律启蒙》背会了却根本用不上。只知道“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声律启蒙》是训练儿童应对、掌握声韵格律的启蒙读物,按韵分编,包罗天文、地理、花木、鸟兽、人物、器物等的虚实应对。从单字对到双字对,三字对、五字对、七字对到十一字对,声韵协调,琅琅上口,从中得到语音、词汇、修辞的训练。
“按韵分编”就是按照《平水韵》的韵目进行编写的,《平水韵》是作诗的韵书。因为作诗例用平韵,《声律启蒙》采用了《平水韵》的全部平生韵。上平从“一东”到“十五删”;下平从“一先”到“十五咸”。
《平水韵》的上平声(声律启蒙的上卷)
一东 二冬 三江 四支 五微 六鱼 七虞 八齐
九佳 十灰 十一真 十二文 十三元 十四寒 十五删
《平水韵》的下平声(声律启蒙的下卷)
一先 二萧 三肴 四豪 五歌 六麻 七阳 八庚
九青 十蒸 十一尤 十二侵 十三覃 十四盐 十五咸
知道了《声律启蒙》和《平水韵》的关系,那么接下来对《声律启蒙》就比较容易理解了。《声律启蒙》条目中的“一东”是:
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三尺剑,六钧弓,岭北对江东。人间清暑殿,天上广寒宫。两岸晓烟杨柳绿,一园春雨杏花红。两鬓风霜,途次早行之客;一蓑烟雨,溪边晚钓之翁。
沿对革,异对同,白叟对黄童。江风对海雾,牧子对渔翁。颜巷陋,阮途穷,冀北对辽东。池中濯足水,门外打头风。梁帝讲经同泰寺,汉皇置酒未央宫。尘虑萦心,懒抚七弦绿绮;霜华满鬓,羞看百炼青铜。
贫对富,塞对通,野叟对溪童。鬓皤对眉绿,齿皓对唇红。天浩浩,日融融,佩剑对弯弓。半溪流水绿,千树落花红。野渡燕穿杨柳雨,芳池鱼戏芰荷风。女子眉纤,额下现一弯新月;男儿气壮,胸中吐万丈长虹。
《平水韵》是韵书,相当于古代的字典,是写诗的工具书。《平水韵》韵目“一东”中的字有:
上平一东:东同童僮铜桐峒筒瞳中衷忠盅虫冲终忡崇嵩菘戎绒弓躬宫穹融雄熊穷冯风枫疯丰充隆窿空公功工攻蒙濛朦瞢笼胧栊咙聋珑砻泷蓬篷洪荭红虹鸿丛翁嗡匆葱聪骢通棕烘崆
可以看出《声律启蒙》“一东”押韵的字都是《平水韵》韵目“一东”中的字,也是作诗押韵常用的字。如果按照押韵排列是这样的:
云对雨,雪对风,
晚照对晴空。
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
三尺剑,六钧弓,
岭北对江东。
人间清暑殿,天上广寒宫。
两岸晓烟杨柳绿,一园春雨杏花红。
两鬓风霜,途次早行之客;一蓑烟雨,溪边晚钓之翁。
平水韵中的上平声、下平声是汉语拼音的第一声和第二声。如东dōng一声调,红hóng二声调。这都叫平声。
上声相当于汉语拼音的第三声。如懂dǒng
去声相当于汉语拼音的第四声。如动dòng
入声在古代汉语的发音中是个特殊的字音群,她也归类为仄声。入声需要熟记,是在创作、阅读诗词中辨别平仄的重要一类。
了解了《声律启蒙》中一东里面的押韵字也就熟记了《平水韵》一东韵目中的字。这是互相兼得的。
比如用一东韵写诗是这样的:
题都城南庄
作者:崔护 (唐)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中、红、风都属于一东韵。这三个字也是在声律启蒙的一东中出现的。
如果再看见一首唐诗: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问这首诗押的是什么韵,看看押韵的字就知道是一东。学会了《声律启蒙》就等于学会了《平水韵》。对以后学习诗词有很大的帮助。
所谓对仗就像男和女一样的区别,但也是有关联的,男女都是一个人字。云对雨都是名词,有云就可能下雨,下雪多数会刮风。它们的物象不同但是也有着紧密的联系。《声律启蒙》就是为初学者作诗而编成的,是学习作诗初级阶段的参考书。拿“云对雨”我们知道这两个字是相对的,也互相关联。在创作中就能运用。例如:
唐·元稹
病煎愁绪转纷纷,百里何由说向君。老去心情随日减,远来书信隔年闻。
三冬有电连春雨,九月无霜尽火云。并与巴南终岁热,四时谁道各平分。
这首诗三冬对九月,有电对无霜,春雨对火云。这在创作中就能运用所背诵的对仗字词,这首诗的押韵是“十二文”从《声律启蒙》和《平水韵》中可以对照。
唐·皎然
寒食江天气最清,庾公晨望动高情。因逢内火千家静,便睹行春万木荣。
深浅山容飞雨细,萦纡水态拂云轻。腰章本郡谁相似,数日临人政已成。
押韵“八庚”
唐·刘沧
秋看庭树换风烟,兄弟飘零寄海边。客计倦行分陕路,家贫休种汶阳田。
云低远塞鸣寒雁,雨歇空山噪暮蝉。落叶虫丝满窗户,秋堂独坐思悠然。
押韵“一先”
两岸晓烟杨柳绿,
一园春雨杏花红。
这两句是一副对仗句。两岸对一园,晓烟对春雨,杨柳对杏花,绿对红。还有柳绿对花红这样的分拆词。
女子眉纤,额下现一弯新月;
男儿气壮,胸中吐万丈长虹。
这两句是一副四、七字的对仗句。上下看词性都是相对的。《声律启蒙》无论是单字对、双字对、三字对、五字对、七字对、十一字对,都是同样的规律,每个字每个词每一句都是相对而且又有所关联的。这是在创作中教会孩子和学生借鉴这些对仗,运用到自己的作品中。
同时《声律启蒙》中还有很多历史知识和典故,作诗用典表明志向和胸怀,是让学生了解一些优秀的历史知识和典故。这些典故在以后的为人处世和作品创作中都能使用。例如“一东”中:
梁帝讲经同泰寺,
汉皇置酒未央宫。
梁帝是梁武帝萧衍。梁武帝信奉佛学,他的萧衍小名“练儿”。是梵语音译,全称“阿练若”或“阿兰若”,译成汉语,就是树林、寂静处、无诤地,指能远离喧噪,安心修习的禅定之所。梁武帝曾四次在同泰寺出家,每次都是大臣花巨资赎回。普通八年(527年)三月八日,萧衍亲自第一次前往同泰寺舍身出家,三日后返回,大赦天下,改年号大通;大通三年(529年)九月十五日,第二次至同泰寺举行“四部无遮大会”,脱下帝袍,换上僧衣,舍身出家,九月十六日讲解《大般涅槃经》,二十五日由群臣捐钱一亿,向“三宝”祷告,请求赎回“皇帝菩萨”,二十七日萧衍还俗;大同十二年(546年)四月十日,萧衍第三次出家,这次群臣用两亿钱将其赎回;太清元年(547年),三月三日萧衍又第四次出家,在同泰寺住了三十七天,四月十日朝廷出资一亿钱赎回。同时梁武帝还是个诗人,宫体诗写的圆熟,他是齐梁体的创始人之一。萧衍也是“竟陵八友”中的一位。
未央宫这个典故可能都有所了解,未央出自《诗经·小雅·鸿雁之什·庭燎》:“夜如何其?夜未央,庭燎之光”。这里的汉皇并非汉高祖刘邦也非汉武帝刘彻。而是唐高祖李渊。历史典故相对是讲究先后的。梁武帝在汉朝之后,是不能把梁帝放在出句的,那样次序颠倒就成为常识性的错误。把唐朝皇帝假借为汉皇是一种隐喻的创作手法,白居易的《长恨歌》、李白的《清平乐》都这样用过。
《旧唐书》高祖纪:“是岁,阅武于城西,高祖亲自临视,劳将士而还。置酒于未央宫,三品已上咸侍。高祖命突厥颉利可汗起舞,又遣南越酋长冯智戴咏诗,既而笑曰:‘胡、越一家,自古未之有也。’”
这两句的意思是:梁武帝沉迷佛法,动不动就出家当和尚,不理国政,劳民伤财以致国库空虚晚年落下国破家亡的下场。唐高祖在未央宫置酒款待有功劳的将士和西域各族首领,促进民族团结和睦相处,开创了大唐盛世。
《声律启蒙》典故很多,本文作者只是做个简要说明,不能对所有典故都做个详细的解释,那样本文的字数就是一部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