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拖延症的关键,是把对抗性的任务转化成一致性的任务。
文 / 巴九灵
“不急,等明天抓住那猴头,再和这唐僧一起炖了吃!”
历史上最有名的拖延症案例,估计就是《西游记》了。
若不是所有的妖怪都罹患拖延症,这部文学著作恐怕也写不下去。
其实,不止《西游记》里的妖精们深受拖延症困扰,古往今来,拖延症堪称困扰人类的最大顽疾,它几乎存在于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中,比如:
今天工作任务没完成,算了,下周一再说吧;
每次闹钟响了,按掉,在睡梦中等待下一次响;
赶火车、赶飞机总是很慌乱,每次都踩着点上车……
拖延症是一种病吗?有治愈它的良药吗?心理学专家胡慎之老师告诉小巴,对于拖延症,心理学上有一种解释:
我们之所以会对一些事情产生拖延,最重要的原因是,我们和要做的那件事情之间的关系是对抗性的,而非一致性的。事情的对抗性太大,就会破坏我们的行动边界,最终导致拖延。
什么是行动边界?如果能降低我们与事情的对抗性,是不是就可以战胜拖延症了?今天,小巴请心理学专家胡慎之老师来给我们讲讲,如何从心理学入手,由内而外拯救我们的拖延症。
01、心理学告诉你为什么会拖延在介绍方法前,我们要先搞清楚,什么是行动边界,又是什么导致了我们的拖延症频频发作。
行动边界就是指你为了完成某项行动所设置的一个空间,在这个空间内,我们清楚为了完成这项行动,哪些行为是合理的,哪些行为是不合理的,会阻碍行动进行。
当我们与要做的事情对抗性太大,就会破坏这个行动边界,从而导致拖延。
举个例子,比如很多小朋友每天回到家都要被父母监督写作业,所以一提到写作业或者读课文就愁眉苦脸;可同样是读书,如果给他们一本漫画书,他们就会立即喜上眉梢,翻开就读。
这就是因为,完成学校布置的功课与小朋友是对抗性的关系,做作业是老师和家长对小朋友的要求,不是小朋友自己发自真心想做的事情;而看漫画书与小朋友就是一致性的关系,这是自己真心喜欢做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