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数学教材编排开展实践活动,培养学生数学建模的核心素养
安康高新区第六小学 刘恒
数学建模是对现实问题进行数学抽象,用数学语言表达问题、用数学知识与方法构建模型解决问题的过程。主要包括:在实际情境中从数学的视角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构建模型,求解结论,验证结果并改进模型,最终解决实际问题。数学模型构建了数学与外部世界的桥梁,是数学应用的重要形式。数学建模是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手段,也是推动数学发展的动力。在数学建模核心素养的形成过程中,积累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学生能够在实际情境中发现和提出问题;能够针对问题建立数学模型;能够运用数学知识求解模型,并尝试基于现实背景验证模型和完善模型;能够提升应用能力,增强创新意识。那么,在小学数学学科教学活动中如何培养学生数学建模的核心素养呢?下面我就结合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材编排的“制作活动日历”的数学实践活动,谈谈自己的做法和培养学生数学建模的核心素养问题,敬请指正帮助学习提高!
一是针对“制作活动日历”的实践需要,补充必要的数学知识。对于使用正方体模具建模来说,三年级学生对正方体的表面及整体的认知还很缺乏,在教材体系编排中属于五年级下册的认知内容。但这里需要有初步的认知和运用,所以我就从直观教具正方体和PPT课件正方体表面的展开图入手为学生补充了本次数学建模实践活动所需要的数学认知。
二是结合“制作活动日历”的具体要求“用4个小正方体木块(或纸盒)制作的活动日历要能同时表示出月、日和星期几”来进行数学建模思考。
思考1:怎样用一个小正方体木块表示月?一年有多少个月?正方体木块有几个面?每个面要写几个月?怎样区别?问题提出后学生思考讨论得出实践制作时的结论,即:在正方体的六个面上分别表示1到12月,每个面上写2个月份,一个正着写一个倒着写,接着让学生在正方体表面展开图上填写月份;
思考2:一个星期有几天?用一个正方体木块怎样表示完全?通常休息的是哪两天?怎样区分?学生迅速得出结论,即:一个星期有7天,周一到周五写在正方体的5个面上,周六周日写在一个面上,还是一个正着写,一个倒着写,接着学生们就把星期写在了一个正方体的六个面的展开图上;
思考3:一年12个月中,最多多少天?最少多少天?在观察一下教材2011年年份月历,你能发现每个月使用重复数字组成的日子是哪几个日子?学生通过回顾所学和重新观察2011年份月历,通过思考后得出结论,即:一个月最多31天,最少28天,每个月都有11日和22日是用1和2重复组成的日子。
思考4:还剩下几个正方体木块?如何才能让1和2重复出现?还剩下几个正方体的面?怎么办才能完全组成1到31的数字呢?我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得出结果,即:剩下2个正方体,数字1和2要分别写在两个正方体当中的两个面上,每个正方体的两个面写上1和2后,就剩下四个面了。组成1到31的数字,有了两个1和2,也就解决了每个月的11和22日的组成问题,我们知道组成数字需要0、1、2、3、4、5、6、7、8、9这十个数字,在日期组成中的两个正方体还剩下8个表面没有写数字,除开写了的1和2,刚好还剩下0、3、4、5、6、7、8、9这八个数,我们就在每个正方形剩下的四个面上分别写上这8个数就可以啦!
三是活学活用,利用教材月历数学建模,探索月历中的规律。
在教材编排的76页77页的2011和2012年份的月历建模中,我引领学生探究发现后,进行总结:1.每个月历数学建模都是按星期编排的;2.横着看前后相差一天;3.竖着看上下相差7天。接着,我布置实践任务:2022年的2月28日是星期一,请你制出2022年3月的月历。这样即是培养学生的观察素养、思考素养也同时用数学建模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表达素养。
四、注重知识连带,拓展学生用数学建模解决实际数学问题的能力。
最后,我出示了一道用数学建模来描述解决的数学问题:某月的星期日、星期一、星期六都有5天,其余的天数都相等。你能画出这个月的月历吗?你能判断出这是一年当中的哪个月吗?
数学建模的核心素养对于小学生来说是一个比较难以培养得数学学科核心素养。但面对这个难题,我们只要结合学生具体的数学实践活动,从问题出发、从方法指导出发、从编排体系材料出发、从数学知识规律性出发、从灵活运用数学知识的技能出发、从数理、数形与数模之间的联系出发。我们的小学数学课程教学也一定能够培养出符合时段要求的学生数学建模的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