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观察
广泛的观察是教师工作的基本前提,因此,观察也就成为教师在教育活动组织与指导中的基本策略之一。
1.活动开始阶段的观察
活动开始阶段的观察是一个基础,通过这一基础性的策略实施,可以为后续的活动进程提供一个好的开端,也为教师在活动组织与指导中其他策略的运用打下基础。
2.活动进行阶段的观察幼儿是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在活动进程中,教师要真正做到跟随幼儿、指导幼儿、支持幼儿,其前提就是观察幼儿、解读幼儿。
3.活动结束阶段的观察
在教育活动的结束阶段,观察方法与策略的运用主要为对活动成效的评价服务。
(二)导入
1.激趣导入
对于年幼儿童来说,兴趣是他们加入活动的最直接、最真实的理由,因此,教师运用激起幼儿兴趣的方式导人到活动或探究主题中去是十分常用和有效的教学策略。
2.游戏导入
游戏是幼儿最常见、最喜欢的活动形式。
3.情境导入
在建构主义理论的支持下,“情境中学习”已经成为教师们积极创设环境以引发幼儿自主、主动地学习和加人活动的一种重要方式。
4.问题导入
孩子天性好奇、好问、好动,利用问题引发幼儿的学习与活动愿望,帮助幼儿由散点式的问题导入到探索和活动的主题是教师重要的教学策略。
(三)提问
在教师组织和指导教育活动的过程中,提问是教师运用语言与幼儿进行互动中的一项最基本也是最常见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提问的目的主要表现在∶
(1)帮助幼儿提取已有经验,进行迁移性学习;
(2)引导幼儿进行观察、想象、思考或创造;
(3)了解幼儿对活动材料或认识对象的态度与情感等。
教师在进行提问时,需注意以下方面∶
(1)提出的问题具有适宜性;
(2)提出的问题具有趣味性;
(3)提出的问题具有启发性;
(4)提出的问题要注重开放性和挑战性;
(5)提出的问题要抓住教学中的关键问题;
(6)提出的问题要有层次性;
(7)提出的的问题要有指向性和针对性。
常见的提问方式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启发式提问
(1)当教师发现幼儿对某些现象或材料发生兴趣,而这种兴趣对于生成一个新的主题活动极有价值时,可通过启发式提问将幼儿引入探究主题。
(2)当教师发现幼儿的自主学习和探究面临困难止步不前时,通过启发式问题引发幼儿进一步讨论和探究。
2.发散式提问
可以给幼儿充分思考空间,支持幼儿的想象和创造。
(1)当幼儿在自己努力下完成“作品”时,通过发散式提问,引导幼儿对自己的“创作”进行表达,用语言方式或非语言方式。
(2)当幼儿思维或想象单一狭窄时,通过发散式提问,引导幼儿转变思考方向,新旧经验联系基础上进行概念的再建构。
3.层叠式提问
将探究问题前后关系连成一条推进线索的层叠式问题,在层层深入的问题链中,不断推进幼儿的探索和思考
4.假设式提问
假设式提问是教师抛出问题,让幼儿进行假设判断和思考的一种提问方式,这种提问往往以“假如”“如果”等形式展开。通过假设提问,教师可以了解幼儿的先前经验和发散性思维水平,让幼儿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
5.推理式提问
推理式提问是教师在引导幼儿完成一项较简单的操作或探索活动后,要求幼儿用类似的方式概括出规律性的知识,从而自己寻找答案的一种提问方式。
采用推理式提问的要求是,幼儿要有经验的储备,教师提问的语言要清楚明确,具有逻辑性,切不可太深太难。
6.递进式提问
递进式提问是教师根据幼儿的思考和回答,巧妙地将一连串问题层层抛出,逐步深入,将幼儿思考的内容前后联系起来,形成一个不断推进的问题链,为幼儿提供深入探究和思考机会的一种提问方式。
7.总结式提问
总结式提问是教师在引导幼儿对某些问题或现象进行观察和了解后,为了让幼儿自己进行适当概括,最后得出结论时运用的提问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