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考点归纳】
一, 婴幼儿发展的含义,过程,影响因素 ★★
含义 :儿童在成长过程中 心理 有规律 量变 的过程,
生理 质变
特点: 方向性和顺序性 影响因素 : 外部客观因素 遗传
连续性和阶段性 环境和教育
不平衡性 主体内部因素
个别差异性
二, 儿童发展理论流派,观点,代表人物 ★
华生——行为主义 美国心理学家 斯金纳——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
刺激与反应(S—R) “冷处理”
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 格塞尔——成熟势力说 美国心理学家
观察学习 “双生子爬梯实验”
皮亚杰——发生认识论 瑞士心理学家 维果斯基——心理发展观 前苏联心理学家
感知运动,前运算, 最近发展区
具体运算,形式运算
精神分析流派 弗洛伊德 奥地利精神病学家
埃里克森 美国心理学家
三, 婴幼儿身心发展的年龄阶段特征,发展趋势 ★
年龄阶段特征 0到3岁 0到1个月 身心高速发展
1到6个月 认生
6到1 2个月 抬头,翻身,坐,爬,站,走 依恋关系
1到3岁 2岁形成言语和思维
3到6岁 3到4岁 小班 情绪,模仿,直觉
4到5岁 中班 游戏,具体形象思维,规则
5到6岁 大班 好学好问,抽象逻辑思维,
心理发展趋势 简单到复杂
具体到抽象
被动到主动
零乱到成体系
四, 身体发育,动作发育,基本规律和特点 ★★★
身体的发育 体重与身高 动作的发展 头尾原则 大肌肉动作
肌肉的发展 远近原则 精细动作
骨骼的发展
五, 认知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 ★★★
感觉 视觉 知觉 形状 注意 无意 记忆 形象记忆 艾宾浩斯
听觉 大小 有意 情绪记忆 遗忘曲线
触觉 方位 运动记忆 “先快后慢”
痛觉 时间 逻辑记忆
观察力
想象 无意、有意 思维 直觉行动 言语 口语 不完整句(1到2岁)
再造,创造 具体形象 完整句(2岁以后)
想象,现实 抽象逻辑 书面语言
六, 情绪,情感的基本规律和特点 ★★★
情绪特点 易冲动 情绪情感的特点 社会化 基本情绪 哭 高级情感 道德感
不稳定 丰富和深刻化 笑 美感
外露性 自我调节化 恐惧 理智感
七, 个性,社会性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 ★★★
个性 一个人全部心理活动的总和 气质 胆汁质 神经系统 强度
个性倾向性 多血质 (巴甫洛夫) 平衡性
个性心理特征 粘液质 灵活性
自我意识 抑郁质
性格 活泼好动 影响性格因素 遗传 自我意识 3岁掌握“我”
喜欢交往 家庭 自我认识
好奇好问 幼儿园教育 自我评价
模仿性强 社会环境 自我体验
易冲动,自制力差 社会实践活动 自我控制
社会性发展 人际关系 依恋 无差别(出生到3个月) 亲子关系 民主型
性别行为 有差别(3到6个月) 专制型
亲社会行为 特殊的情感联结(6个月到2岁) 放任型
攻击性行为
八, 个体差异形成的原因 ★★
原因 客观因素 遗传因素 主观因素 需要 自我意识
孕期状况 兴趣爱好 心理状态
生理成熟 能力 性格
环境和教育因素
九,观察,谈话,作品分析,实验等基本研究方法 ★★★
心理学研究方法 观察法 观察时间 长期
定期
观察内容 全面
重点
实验法 自然实验法(现场实验法)
实验室实验法
谈话法
作品分析法
问卷法 结构式/封闭式
非结构式/开放式
综合性
十,身体发育,心理发展,容易出现的问题或障碍 ★
常见问题 发育迟缓 体格 行为演练的基本方法 全身松弛法
运动 系统脱敏法
语言 肯定性训练
肥胖症
睡眠障碍 夜惊
梦魇 艾里斯 理性情绪辅导
遗尿症 ABC理论
多动症 高峰发病年龄为8到10岁
自闭症 又称孤独症
情绪障碍 焦虑
沮丧
恐惧
行为问题 任性
自损
第一节 幼儿心理学的研究意义及理论流派
一、幼儿心理学研究的理论流派
(一)成熟学说(内因决定论)
代表人物:美国心理学家格赛尔。
主要观点:儿童自身的生理成熟影响着技能的学习和个性的形成(双生子爬楼梯实验)。
(二)精神分析学说(内外因交互决定论)
代表人物:奥地利弗洛伊德、美国埃里克森
主要观点: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理论和性欲阶段理论);埃里克森(人的发展是自我与社会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三)行为主义学说(外因决定论)
代表人物:美国心理学家华生和斯金纳。
主要观点:个人发展完全是由外界环境和外部刺激决定的。
(四)认知发展学说(内外因交互决定论)
代表人物:美国心理学家皮亚杰。
主要观点:儿童心理发展的四个决定因素——成熟、物理环境、社会环境、平衡化。
【典型例题】
1.【2014年上半年真题】照料者对婴儿的需求应给予及时回应是因为:根据埃里克森的观点,在生命中第一年的婴儿面临的基本冲突是( )。
A.主动性对内疚 B.基本信任对不信任
C.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D.自主性对害羞
答案:B
【解析】埃里克森把人的发展过程划分为八个阶段,其中可能与考试相关的仅为前三个阶段,考生主要熟悉掌握这三个阶段即可。 即婴儿期(0-1.5岁):基本信任对不信任的冲突,儿童期(1.5-3岁):自主与害羞和怀疑的冲突、学龄初期(3-5岁)主动对内疚的冲突。
2.【2015年下半年真题】班杜拉的社会认知理论认为( )。
A.儿童通过观察和模仿身边人的行为学会分享
B.操作性条件反射是儿童学会分享最重要的学习形式
C.儿童能够学会分享是因为儿童天性本善
D.儿童学会分享是因为成人采取了有效的奖惩措施
答案:A
【解析】班杜拉的社会认知理论归属于行为主义理论流派,在行为主义在现代心理学发展的新阶段。社会认知理论也叫作“社会学习理论”,观点的精髓在于强调模仿,也就是观察学习,在他看来儿童“总是睁大眼睛和撑起耳朵”观察和模仿周围人们的那些有意无意的反应。因此,考生在看到题目时,应迅速反应出该理论的关键词“观察学习”,这样就可以通过对选项的判断做出正确选择。
3.【2015年上半年真题】简述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
(1)交互决定观。认为个体、环境和行为是相互影响、彼此联系的。三者影响力的大小取决于当时的环境和行为性质。
(2)观察学习观。观察学习是指人观察他人(榜样)的行为及其结果而习得新行为的过程,在观察学习中,观察学习的对象称为榜样或示范者。班杜拉将观察学习氛围直接的观察学习;抽象性观察学习和创造性观察学习。并将观察学习的过程分为四个具体过程:①注意过程;②保持过程③复制过程④动机过程。
第二节 幼儿心理研究方法
一、观察法
含义:有计划、有目的地观察研究对象在一定条件下言行的变化,并作详细记录,再进行分析处理。
分类:
按时间:长期观察和定期观察。
按范围:全面观察和重点观察。
按观察者的参与性:参与性观察与非参与性观察
按规模:群体观察和个体观察。
优缺点:优点:简便易行,较可靠、客观,运用广泛。 缺点:受观察对象限制;带有一定主观性;耗时耗力,不适合大样本研究;缺乏控制。
二、谈话法
含义:通过谈话的方式了解被研究者的看法和态度。
分类:
按控制程度:结构型、无结构型、半结构型谈话
按谈话对象:个别谈话和集体谈话
按谈话次数:一次性谈话和多次谈话
按接触方式:直接谈话和间接谈话
优缺点
优点:灵活性强。
缺点:费时,易产生偏差。
三、问卷法
利用问题表格进行调查的一种方法。
四、测量法
运用标准化的测验量表,按照规定的程序对儿童进行测查,从而研究儿童发展特点和规律的研究方法
五、实验法
含义:利用仪器、设备,在人为或模拟的条件下,对研究对象进行观察的方法。
优缺点
优点:可扩大研究范围;可重复;科学可信。
缺点:失真;受实验者影响;存在可能误差。
实施步骤
前提:控制变量。
(一)提出实验课题
(二)建立实验假说
(三)实验设计
(四)实验的实施
(五)资料的统计处理
(六)实验报告
六、作品分析法
含义:运用心理学、教育学和教育经验,对研究对象的作品,如作业、日记、绘画等进行分析研究的方法。
优缺点
优点:以作品为依据,客观;按科学程序分析,系统。
缺点:受研究者自身“倾向性”影响。
作品分析法实施步骤
(一)确定研究目标与研究主题
(二)定义关键术语
(三)作品抽样
(四)设计与开发简易研究工具
(五)信度检测
(六)评价与自我指导
【典型例题】
1:对不具备语言表达能力的婴儿的行为的研究,常用的方法是( )。
A.实验法
B. 观察法
C.测验法
D.问卷法
答案:B
2:著名儿童心理学家陈鹤琴对自己儿子进行了长期的系统的研究,这种研究类型属于( )。
A.纵向研究
B.横向研究
C.差异研究
D.因果研究
答案:A
3.【2013年下半年真题】为了解幼儿同伴交往特点,研究者深入幼儿所在的班级,详细记录其交往过程的语言和动作等。这一研究方法属于( )。
A.访谈法 B.实验法
C.观察法 D.作品分析法
答案:C
4.【2015年上半年真题】在儿童的日常生活、游戏等活动中,创设或改变某种条件,以引起儿童心理的变化,这种研究方法是( )。
A.观察法 B.自然实验法
C.测验法 D.实验室实验法
答案:B
5.【2015年下半年真题】教师根据幼儿的图画来评价幼儿发展的主法属于()
A.观察法 B.作品分析法
C.档案代评价法 D.实验法
答案:B
第三节 幼儿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一、儿童心理发展的阶段划分
(一)婴儿期的年龄特征(0-1岁)
新生儿期(0-1个月)(满月)
婴儿早期(1-6个月)(半岁)
婴儿晚期(6-12个月)(周岁)
(二)幼儿早期的年龄特征(1-3岁)(托班)
(三)幼儿期的年龄特征(3-6岁)
幼儿初期(3-4岁)(小班)
幼儿中期(4-5岁)(中班)
幼儿晚期(5-6岁)(大班)
要点:掌握年龄段划分及对应的身心发展特征。
二、幼儿感觉器官的特点及保育
(一)幼儿皮肤的特点与保育
皮肤的特点:薄嫩,易受损
保育要点:注意卫生,勤锻炼,防中毒,防意外。
(二)幼儿眼睛的特点
特点:1.生理性远视;2.调节范围广;3.可能有倒视
保育要点:1.注意用眼习惯;2.提供良好学习条件;3.不玩危险物品;4.注意用眼卫生;多摄入维生素A。
(三)幼儿耳朵的特点与保育
特点:1.易冻疮;2.易感染发炎;3.对噪声敏感。
保育要点:1.注意保暖;2.避免污染;3.避免损伤;4.减少噪声;5.慎用抗菌素。
三、幼儿身体发育的特点与保育
(一)幼儿运动系统的特点与保育
运动系统各器官的特点:
1.骨骼
处于生长期;需要钙磷;需要维生素D;骨头肉软,有机物含量多。
2.肌肉
容易疲劳;大肌肉先于小肌肉发育。
3.关节和韧带
肌肉、韧带不坚韧,易脱臼,预防扁平足。
保育要点:
1.多活动,多补钙。
2.做站行有相。
3.勿猛拉,放脱臼。
4.适度运动。
5.服饰要有别于成人。
(二)幼儿呼吸系统的特点与保育
呼吸系统特点:
1.肺活量小,呼吸频率快。
2.声带稚嫩,易损伤。
3.鼻咽部易侵入细菌。
4.喉腔柔嫩,易发病梗塞。
5.气管和支气管易感染。
保育要点:
1.多活动。
2.教擤鼻涕等良好的卫生习惯。
3.保护嗓子。
4.教用鼻子呼吸。
5.注意进餐习惯。
(三)幼儿循环系统的特点与保育
循环系统特点:
1.心脏
心脏小,心跳快;心肌易疲劳。
2.淋巴系统
未成熟,免疫力差,易发炎。
3.血液
水份、血浆多,血小板少,血凝固时间长于成人;白细胞发育不完善。
保育要点:
1.防治贫血,多吃含铁和蛋白质的食物。
2.注意饮食搭配。
3.多锻炼,要适量。
4.劳逸结合,保证睡眠。
5.穿衣、休息保持血液畅通。
6.注意淋巴疾病。
(四)幼儿消化系统的特点与保育
消化系统的特点:
1.牙齿
乳牙——六龄齿
2.肠道
吸收强,但防护性弱,易吸收有害物质。
3.肝脏
肝脏功能不全,忌饥饿。
保育要点:
1.保护牙齿:多运动,促钙磷吸收;给牙齿适宜刺激;漱口和刷牙培养;预防牙齿排列不齐。
2.定时排便;注意饮食搭配。
3.防止脱肛,防治腹泻。
(五)幼儿泌尿系统的特点与保育
泌尿系统特点
1.由“无约束”到“有约束”。
2.尿道易感染。
3.肾脏不成熟。
保育要点
1.注意排尿训练。
2.注意卫生习惯。
3.1岁穿封裆裤。
4.饮水充足。
5.及时排尿。
(六)幼儿内分泌系统的特点与保育
内分泌系统的特点:
1.生长激素分泌旺盛。
2.缺碘影响甲状腺激素合成。
保育要点:
1.保证睡眠。
2.食用加碘盐,但防止过多。
3.避免乱服营养品。
(七)幼儿生殖系统与性教育
适当性教育
避免压制和不正当批评
性别角色认同
无性别歧视
注意生殖卫生等。
(八)幼儿神经系统的特点与保育
神经系统的特点
1.大脑皮质活动规律
优势原则;镶嵌式原则;动力定型原则
2.发育迅速
3.脑细胞耗氧量大。
4.大脑可利用能量来源单一,主要是糖。
5.易兴奋也易疲劳。
6.需较长时间睡眠。
保育要点:
1.适当锻炼,充足睡眠。
2.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清新。
3.补充糖、蛋白质等营养。
4.激发和培养兴趣。
5.动静结合。
6.养成习惯。
四、年龄特征
五、幼儿生长发育的规律
1.生长发育是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2.生长发育是有阶段性和程序性的连续过程
3.生长发育和身体各个部分生长的速度的不均衡
4.身体各系统的生长发育不均衡,但统一协调
5.生理的发育与心理的发展密切相关
6.生长发育具有个体差异性
六、影响幼儿生长发育的因素
(一)客观因素
生物因素:包括遗传素质、生理成熟。
环境因素: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二)主观因素
指儿童自身的心理和活动。新的需要与儿童原有的心理水平之间的矛盾是促进儿童心理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典型例题】
1: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是指什么?
【参考答案】1.发展的不平衡性表现为不同系统在发展的速度上、发展的起讫时间与到达成熟时期上的不同,也表现在同一机能特性在发展的不同时期(年龄阶段)有着不同的发展速度。2. 幼儿心理活动的各个方面并不是均衡地发展的。3不同的幼儿,虽然年龄相同,但在发展速度、最终到达的水平、以及发展的优势领域上往往是千差万别的。
2:简述儿童发展的特征。
【参考答案】1.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2.发展的定向性;3.发展的不平衡性;4.发展的个体差异。
3:在幼儿的发展中最容易观察到的一个敏感期是( )。
A.行走的敏感期
B.手的敏感期
C.语言敏感期
D.细节敏感期
答案:C
4:美国小女孩基尼,母亲双目失明,丧失了哺育孩子的基本能力;父亲讨厌她、虐待她。基尼自婴儿期起就几乎没听到过说话,更不用说有人教她说话了。她3岁时的智商只相当于1岁正常儿童,尽管受到多方精心照顾,但直到13岁,都不能进行最基本的语言交流。据调查分析,基尼的缺陷不是天生的。请问:(1)小基尼的缺陷说明了什么?(2)小基尼在精心教育下,仍不能学会人类语言的语法规则,这说明了什么影响的作用?
【参考答案】(1)“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人是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统一。儿童心理发展是遗传因素和社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遗传因素为儿童心理的发展提供了前提和基础。是儿童心理形成和发展的可能;而社会环境是儿童心理形成和发展的现实基础,提供了心理形成和发展的现实性;特别是幼儿亲子关系对儿童一生的心理发展起基础和奠基作用.如果没有社会环境及教育的作用,儿童不可能形成成人的心理。(2)说明儿童各种心理的发展存在关键期;关键期是某种心理活动、机能在某个阶段发展最迅速、变化最快、可塑性最强的阶段,在此时期适时对儿童进行正确教育,儿童心理发展很快;如果失去了时机。可能使以后的教育非常困难或终生造成障碍。3岁前是儿童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失去了这一关键期,以后语言的发展就很难了。
5:新生儿心理发展的基础是( )。
A.儿童的本能
B.儿童的生理成熟
C.条件反射的出现
D.儿童感知觉的发生
答案:B
6.抽象能力明显萌发的年龄段是( )。
A.3岁前儿童
B.小班幼儿
C.中班幼儿
D.大班幼儿
答案:D
7. 【2012年下半年真题】婴儿喜欢将东西扔在地上,成人拾起来给他后,他又扔在地上,如此重复,乐此不疲,这一现象说明婴儿喜欢( )。
A.手的动作 B.重复连锁动作
C.抓握动作 D.玩东西
答案:B
8. 【2013年上半年真题】婴儿手眼协调的标志动作是( )。
A.握住手中的东西 B.玩弄手指
C.伸手拿到看见的东西 D.无意触摸到东西
答案:C
9. 【2014年下半年真题】婴儿手眼协调发生时间( )。
A.2~3个月 B.4~5个月
C.7~8个月 D.9~10个月
答案:B
10.【2015年下半年真题】评价幼儿生长发育最重要的指标是()。
A.体重和头围 B.头围和胸围
C.身高和胸围 D.身高和体重
答案:D
第四节 动机
一、动机
概念:是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进行的内在的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
功能:激活功能,指向功能,强化功能
种类:生理学动机与社会性动机,外部动机与内部动机
二、学习动机的含义与类型
含义:出事个体从事学习活动的动力机制,是一种社会性动机。个体求知欲,探究欲是其表现。
主要类型:认知内驱力(即爱学习主体);自我提高的内驱力(即为了自尊而学习);附属的内驱力(即外在的驱力,也就是为了得到表扬而学习)
三、影响幼儿学习动机的主要因素
1、学习任务的特点
2、教师的行为与态度
3、基本需要的满足状况
四、引发幼儿学习动机的措施
1、应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方式和新颖有趣的教具
2、设置问题情境
3、制定具体、明确而适当的学习目标
4、给予积极的反馈,使幼儿有成功经验
第五节 幼儿动作的发展
第六节 幼儿认知的发展
一、幼儿感知觉与注意的发展
(一)感觉
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包括外部感觉(主要指视觉、听觉、嗅觉、味觉与肤觉)和内部感觉(运动觉、平衡觉与机体觉)
运动觉的发展规律:从整体到局部;首尾规律;近远规律;大小规律。
(二)知觉
对事物属性的整体把握,按感觉类型可分为视知觉、听知觉、嗅知觉;按知觉对象可分为空间知觉、时间知觉和运动知觉。
时间知觉:幼儿与自己具体的生活活动联系起来认识时间,易理解当天、晚上、早上、昨天、今天、明天,但对较远的时间无法准确把握。
(三)注意
注意的有意性水平低,广度窄,稳定性差,分配能力较弱,转换性差。
(四)观察力
目的性弱,精确性低,持续性差,概括力弱,组织性乱。
二、幼儿记忆的发展
记忆包括识记、保持与回忆。
(一)幼儿记忆的特点
1.以无意识记为主;
2.机械识记与意义识记均有发展;
3.记忆的恢复现象;
4.回忆的发展。再认能力杰出,回忆水平提高,长时记忆得到发展。
(二)幼儿记忆能力的培养
激发兴趣和主动性;丰富生活经验;培养有意记忆;讲授记忆策略。
三、幼儿想象的发展
(一)幼儿想象的特点
(两主导,一发展,一混淆)
1.无意想象占主导,有意想象逐渐发展;
2.再造想象占主导,创造想象开始发展;
3.想象内容由贫乏、零碎向丰富、完整发展;
4.易混淆现实与想象。
(二)幼儿想象力的培养
丰富感性经验;保护好奇心;创设游戏情境;激发想象力,鼓励想象,教授表达技巧。
四、幼儿思维的发展
(一)婴幼儿思维发展的趋势
1.直觉行动思维。经验少,依赖感知觉动作,喜欢尝试错误。
2.具体形象思维。利用表面现象思维,又成表象思维。
3.抽象逻辑思维。靠语言进行的思维。
(二)幼儿思维发展的一般特点
象征性;经验型;拟人性;表面性;刻板性。
(三)幼儿概念、判断、推理的发展
1.三种概括水平:动作概括、具体形象水平概括、本质抽象的概括。
2.数概念的发展。
第一阶段(2-3岁):感知动作阶段
第二阶段(3-5岁):建立数词和数量间的联系
第三阶段(5-7岁):数运算的初级阶段。
3.幼儿判断推理的特点
习惯表面现象联系;以生活经验做判断依据;判断无目的;依据逐渐明确化
【典型例题】
1:婴儿看见物体时,先是移动肩肘,用整只手臂去接触物体,然后才会用腕和手指去接触并抓取物体。这体现了儿童动作发展中的(B)规律。
A.近远规律
B.大小规律
C.首尾规律
D.从整体到局部的规律
2:关于幼儿对时间概念的掌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
A.对一日时间延伸的认识水平高于对当日之内时序的认识
B.对一日时间延伸的认识水平低于对当日之内时序的认识
C.对过去认识的发展水平高于对未来的认识水平
D.对未来认识的发展水平高于对当日的认识水平
3:.幼儿观察力的发展有哪些表现?
【参考答案】(1)目的性增强;(2)持续性延长;(3)细致性增加;(4)概括性提高;(5)观察方法的形成。
4:试述注意的规律与幼儿活动的关系。
【参考答案】(1)注意的规律主要表现为注意的选择性、注意的范围、注意的稳定性和注意的分配等方面;(2)如注意的选择性的内涵,儿童注意选择性的特点,教育活动的具体安排
5:在同一桌上绘画的幼儿。其想象的主题往往雷同,这说明幼儿想象的特点是(A)。
A.想象无预定目的,由外界刺激直接引起
B.想象的主题不稳定,想象方向随外界刺激变化而变化
C.想象的内容零散,无系统性,形象间不能产生联系
D.以想象过程为满足,没有目的性
6:幼儿看见天上的云彩,说是“有个小孩在骑大马”,这是一种(C)。
A.注意
B.感觉
C.想象
D.知觉
7:美国华盛顿儿童博物馆的格言“我听见就忘记了,我看见就记住了,我做了就理解了”.主要说明了在教育过程中应(D)。
A.尊重儿童的个性
B.培养幼儿积极的情感体验
C.重视儿童学习的自律性
D.重视儿童的主动操作
8. 【2014年上半年真题】小班集体教学活动一般都安排15分钟左右,是因为幼儿有意注意时间一般是( )。
A.20~25分钟 B.3~5分钟
C.15~18分钟 D.10~12分钟
答案:B
9.【2012年下半年真题】某5岁儿童画的西瓜比人大,画的两排尖牙齿在人体上占了大部分,这表明此时儿童画画的特点是( )。
A.感觉的强调与夸张 B.未掌握画面布局比例
C.表象符号的形成 D.绘画技能稚嫩
答案:A
10. 【2012年下半年真题】幼儿常把没有发生或期望的事情当作真实的事情,这说明幼儿( )。
A.好奇心强 B.说谎
C.移情 D.想象与现实混淆
答案:D
11.【2013年上半年真题】材料:离园时,三岁的乐乐对妈妈兴奋地说:“妈妈,今天我得了一个小笑脸,老师还贴在我脑门儿上了。”妈妈听了很高兴,连续两天乐乐都这样告诉妈妈。后来妈妈和老师沟通后才得知,乐乐并没有得到小笑脸。妈妈生气地责怪乐乐“你这么小,怎么就说谎呢?”
问题:乐乐妈妈说的话正确吗?试结合幼儿想象的特点,分析上述现象。
【答案要点】乐乐妈妈的说法不完全正确。
根据幼儿认知的发展,幼儿想象的特点有:
(1)无意想象占主导地位,有意想象逐渐发展。
(2)再造想象占主导地位,创造想象开始发展。
(3)想象的内容由贫乏、零碎,逐渐向丰富、完整发展。
(4)容易把现实与想象混淆,有夸大与虚构的现象。
所以材料中的乐乐不一定是故意说谎,他可能看到别的小朋友得到了笑脸,然后想象自己也得到了笑脸,把自己想象出来的当作真实发生的事情,所以乐乐妈妈责怪乐乐说谎是不了解情况,因而是片面的。
12. 【2014年下半年真题】按皮亚杰的观点,2-7岁幼儿的思维处于( )。
A.具体运算阶段 B.形式运算阶段
C.感知运动阶段 D.前运算阶段
答案:D
13. 【2014年下半年真题】幼儿学习的基础是()。
A.直接经验B.课堂学习
C.间接经验D.理解记忆
答案:A
14.【2015年下半年真题】小班幼儿玩橡皮泥时,往往没有计划性。橡皮泥搓成团就说是包子,搓成条就说是面条,长条橡皮泥卷起来就说是麻花。这反映了小班幼儿( )
A.具体形象思维特点 B.直接行动思维特点
C.象征性思维特点 D.抽象逻辑思维特点
答案:B
15.【2015年下半年真题】下列哪一种不属于《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倡导的幼儿学习方式?( )
A.强化练习B.直接感知
C.实际操作D.亲身体验
答案:A
16.【2015年下半年真题】材料:为了解中班的幼儿分类能力的发展,教师选择了“狗、人、船、鸟”四张图片,需求幼儿从中挑出一张不同的。很多幼儿拿出了“船”,他们的理由分别是:狗、人和鸟常常是在一起出现的,船不是,狗、人、鸟都有头,脚和身体,而船没有;狗、人,鸟是会长大的,而船是不会长大的。
问题:(1)请结合上述材料分析中班幼儿分类能力的发展特点。(10分)
(2)基于上述材料中幼儿的发展特点,教师如何实施教育。(10分)
【答案要点】
(1)分类能力是逻辑思维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4岁之前基本不能分类,中班幼儿分类能力受其具体形象思维的特点约束,主要按照颜色、形状、大小分类到逐渐发展成按照事物属性、及事物自身隐蔽的内部特点来进行分类。
(2)如何实施教育:
①有意识的为幼儿提供不同的操作材料和方法;
②以幼儿兴趣为出发点;
③在日常生活中发展其分类能力;
④在学习中发展幼儿分类能力;
⑤通过提问等方法引导幼儿用语言描述事物的异同;
⑥在幼儿探究物体时,成人要给以语言支持。
17.【2013年上半年真题】冬冬边玩魔方边自己小声嘀咕:“转一下这面试试,再转这面呢?”这种语言被称之为( )。
A.角色语言 B.内部语言
C.自我中心言语 D.对话语言
答案:C
18. 【2014年下半年真题】1.5~2岁左右的儿童使用的句子主要是( )。
A.单词句 B.电报句
C.完整句 D.复合句
答案:B
第七节 幼儿情绪情感和意志的发展
一、幼儿情感的一般特点
(一)从情绪、情感的表现过程看
不稳定;较外露;易冲动
(二)从情绪、情感的指向事物看
指向事物不断增加,情感不断丰富;指向事物性质发生变化,情感日益深刻。
(三)从幼儿的情感发展水平看
道德感、美感、理智感
二、幼儿情感的培养
创设好的环境;利用丰富的活动;以身作则;正确疏导。
三、幼儿意志的发展
(一)目的性的发展
1、幼儿初期
小班幼儿的行动往往缺乏明确的目的,其行为带来很大的冲动性
2、幼儿中期
幼儿的自觉行动目的在幼儿中期逐渐形成.在成人的引导下,幼儿逐渐学会提出行动目的,确定任务,并尝试做出结果的预测。
3、幼儿晚期
幼儿晚期幼儿的行动有了比较明确的目的,在活动中会自定任务。
(二)坚持性的发展
坚持性是指在较长时间内连续地自觉按照既定目的去行动,坚持性是幼儿意志发展的主要指标。在坚持性中,可以看到行动目的和动机的发展水平。
实验研究证明,4~5岁是坚持性发展的关键年龄,也是坚持性发展最快的年龄.
(三)自制性的发展
幼儿的自制性有一个发生与发展的过程,表现为对自己的身体、动作、情绪等的自我控制。有研究发现,儿童自制力的发展随年龄增长逐步提高。
1、小班
小班幼儿不善于控制自己的愿望和行为。
2、中班
中班幼儿逐步学会控制自己的愿望和行为。
3、大班
大班幼儿能主动控制自己的愿望和行为,服从集体的行为规则和成人的要求。
(四)独立性的发展
1、小班
小班幼儿的独立性发展,是随其动作技能的熟练、协调度提高、生活经验的丰富、他律观念的淡化和自律能力增强而发展。
2、中班
中班幼儿的独立性进一步发展,表现为生活独立性更强。
3、大班
大班幼儿手的肌肉更加灵活与协调,独立意识越来越强,无论是否会做,都倾向于独立完成。
四、促进学前儿童良好意志品质发展的策略
(一)根据幼儿的不同年龄特点,有意识地培养幼儿行为的目的性
1、通过提出目的培养幼儿(4~5岁)的目的性行为
2、通过提示使幼儿(5~6岁)明确行为目的
(二)有针对性地培养和提高幼儿的意志行为
1、给幼儿提供良好的锻炼意志行为的环境
2、巧妙运用培养幼儿意志品质的方法
(1)制定目标法。 (2)独立活动法。
(3)激励表扬法。 (4)设置障碍法。
3、在日常生活和游戏活动中培养幼儿良好的品质
幼儿兴趣广泛,父母应尽可能采用积极方法加以引导。
教师可引导独立性和坚持性较差的幼儿扮演一些日常生活中需要坚强意志品质的角色。
4、抑制幼儿不合理的要求,培养幼儿的自制性
【典型例题】
1. 【2013年上半年真题】下列哪种方法不利于缓解或调控幼儿激动的情绪?( )
A.冷处理 B.安抚
C.斥责 D.转移注意
答案:C
2.【2014年上半年真题】材料:星期一,已经上了小班的松松在午睡时一直哭泣,嘴里还不停地念叨:“我要打电话叫爸爸来接我。”“我要回家。”教师多次安慰,他还一直在哭。教师生气地说:“你再哭,爸爸就不来接你了。”松松听后情绪更加激动,哭得更加厉害了。
问题:请分析上述材料中教师的行为,并提出三种帮助幼儿控制情绪的有效方法。
(1)案例中教师的行为是不适宜的。该老师没有了解幼儿情绪具有易冲动性、不稳定性、外露性的特点,造成所采取的控制幼儿情绪的方法无效。
(2)帮助幼儿控制情绪的有效方法有:
①转移法:以幼儿喜爱的玩具、食物来转移幼儿的注意力,从而停止哭泣。
②倾诉法:教师亲切地询问幼儿为什么哭泣,帮助幼儿说出哭泣的原因,疏导消极情绪。
③镇静法:教师放一些舒缓的音乐让幼儿听,让幼儿一个人单独待一会儿。
3.【2015年上半年真题】幼儿看见同伴欺负别人会生气,看见同伴帮助别人会赞同,这种体验是( )。
A.理智感B.道德感
C.美感D.自主感
答案:B
第八节 幼儿个性发展
一、个性的概述
(一)概念
个体的稳定心理特征。
(二)个性的结构
个性倾向性系统、自我意识系统、个性心理特征
(三)个体的特性
整体性、稳定性、个别性、社会性
二、幼儿个性的发展
(一)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
指个体对自己的身心状态及与周围人或物的关系的意识。
1.幼儿自我意识发展的阶段和特点
自我感觉的发展(1岁前)
自我认识的发展(1-2岁)
自我意识的萌芽(2-3岁)
自我意识各方面的发展(3岁后)
(二)幼儿个性倾向性的发展
是指个体对事物的态度和行为的动力系统。
1.幼儿需要的发展。年龄越小,生理需要约占主导,随后社会性需要逐渐增强。
2.幼儿兴趣的发展。对与生存发展相关的事物感兴趣,随后兴趣范围扩大。
(三)幼儿能力的发展
主要指认识能力、操作能力、语言能力和社交能力。
(四)幼儿气质的发展
指个体心理活动动力方面比较稳定的特征。
气质很大程度上是由先天因素决定的,幼儿生来具有不同的气质。
【典型例题】
1. 【2013年上半年真题】简述幼儿期自我评价发展的趋势并举例说明。
【答案要点】
幼儿自我评价发展的趋势有:
(1)从主要依赖成人的评价发展到自己独立评价。如年龄较小的幼儿会说“妈妈夸我是个好宝宝”、“老师说我是个乖孩子”等,而年龄稍大的幼儿则会说“我很勇敢”等。
(2)自我评价从主观情绪性到比较理智。如孩子经常会过分夸大自己的能力,这主要是受主观情绪的影响,而年龄较大的幼儿则相对会正确地评价自己。
(3)自我评价从具有笼统性、片面性和表面性到比较全面。如孩子在评价自己时可能只从一个方面来评价,比如“我不说谎”或“我不打人”等。年龄稍大的幼儿则会说“我虽然不会骑车,但我会游泳”。
2.【2013年下半年真题】 2岁半的豆豆还不会自己吃饭,可偏要自己吃;不会穿衣,偏要自己穿。这反映了幼儿( )。
A.情绪的发展 B.动作的发展
C.自我意识的发展D.认知的发展
答案:C
3. 【2015年上半年真题】让脸上抹有红点的婴儿站在镜子前,观察其行为表现,这个实验测试的是婴儿哪方面的发展?( )
A.自我意识B.防御意识
C.性别意识D.道德意识
答案:A
4. 【2012年下半年真题】有的幼儿遇事反应快,容易冲动,很难约束自己的行为,这类幼儿的气质类型比较倾向于( )。
A.多血质B.黏液质
C.胆汁质D.抑郁质
答案:C
5.【2014年下半年真题】材料:小虎精力旺盛爱打抱不平,做事急躁马虎爱指挥人,稍有不如意即大发脾气动手打人,事后也后悔但难克制。
问题:(1)你认为小虎的气质属于什么类型?为什么?
(2)如果你是小虎的老师,你准备如何根据其气质类型的特征对其实施教育。
【答案要点】
(1)小虎的气质类型属于胆汁质。因为胆汁质的人特点是,情感发生迅速、强烈、持久,动作的发生也是迅速、强烈、有力。属于这一类型的人都热情、直爽、精力旺盛、脾气急躁,心境变化剧烈,易动感情,具有外倾性。小虎精力旺盛,做事急躁、马虎,不如意就大发脾气,随意动手打人,都是胆汁质类型的主要表现特征。
(2)教师应采用因材施教的方法,切记不可过于急躁,应该有耐心和爱心地对待小虎,要经常培养小虎气质特点中优秀的一面,如鼓励小虎勇于进取,豪放的品质,如果小虎表现出暴力、没有耐心的情况,要及时予以引导,防止任性、粗暴,材料中小虎发完脾气后也非常后悔,教师应该抓住这一点进行谆谆善诱,平时给予小虎更多的关注,与家长及时沟通,保证家园教育的一致性。在园教育时,注意培养小虎的创造力、韧性、判断力、行动力和表现力等多种优良的品质特征 。
第九节 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一、学前人际关系的发展
(一)学前儿童亲子依恋的发展
1、学前儿童依恋的类型
艾恩斯沃斯将儿童的依恋模式分为安全型依恋、回避型依恋和矛盾型依恋。之后的研究者在此基础上又提出第四种类型——混乱型依恋。
2、依恋对儿童后期发展的影响
(1)对儿童认知的影响
(2)对儿童情感及同伴关系的影响
(二)学前儿童同伴关系的发展
1、学前儿童同伴关系的发生和发展阶段
(1)婴儿同伴关系的发生和发展
①物体中心阶段。
(2)幼儿游戏中同伴关系的发展
2、同伴的作用:
(1)强化者 (2)榜样 (3)社会比较的参照
3、影响学前儿童同伴接纳的因素
(1)早期亲子交往经验 (2)儿童自身不可控的特征 (3)社交技能
(三)学前儿童师幼关系的发展
师幼关系是指幼儿园教师与婴幼儿在保教过程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人际关系。
1、师幼关系的类型
(1)亲密型 (2)紧张型 (3)淡漠型
2、师幼互动的基本特征
(1)教育性 (2)交互性和连续性
(3)网络性 (4)组织化和非正式化相结合
3、建立良好的师幼关系的策略
(1)教师应尊重幼儿,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幼儿
(2)敏锐地捕捉幼儿发出的信息,并能做出积极的反馈、支持和引导
(3)不断探索建立良好师幼关系的方法与途径
二、学前儿童社会行为的发展
(一)学前儿童性别角色行为的发展
1、性别角色与性别行为的概念
性别角色是社会对男性和女性在行为方式和态度上期望的总称。
2、学前儿童性别角色发展的阶段与特点
(1)知道自己的性别,并初步掌握性别角色知识(2~3岁)
(2)自我中心地认识性别角色(3~4岁)
(3)刻板地认识性别角色(5~7岁)
3、学前儿童性别行为发展的阶段与特点
(1)幼儿性别行为的产生(2岁左右)
(2)幼儿性别行为的发展(3~6、7岁)
①游戏活动兴趣。
②选择同伴的性别倾向。进入3岁以后,儿童选择同性别伙伴的倾向日益明显。
③个性和社会性方面。
(二)学前儿童亲社会行为和攻击性行为的发展
1、学前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发展
(1)亲社会行为的含义
亲社会行为是指一个人帮助或打算帮助他人或群体的行为及倾向。具体包括分享、合作、谦让、援助等。
(2)学前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发展阶段和特点
①亲社会行为的萌芽(2岁左右)。
②各种亲社会行为迅速发展,并出现明显个别差异(3~6、7岁)。
(3)影响学前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因素
①社会生活环境。主要包括两方面:社会文化和电视媒介。
②儿童日常的生活环境。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家庭和同伴相互作用
③移情。这里的移情是指站在他人的立场上,体验他人的情绪情感。
(4)促进学前儿童移情能力发展的策略
①学会识别他人的情绪,是幼儿移情能力形成的基础。
②正确表达自己的情绪,是幼儿移情能力发展的重要环节。
③引导换位思考及联想,是幼儿移情能力发展的关键
2、学前儿童攻击性行为的发展
(1)攻击性行为的含义
攻击性行为是一种以伤害他人或他物为目的的行为。
(2)学前儿童攻击性行为发展的特点
①攻击行为的起因。
②攻击行为的方式。
③攻击行为的类型。
④攻击行为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
(3)学前儿童攻击性行为的影响因素
①模仿学习。
②经验积累与强化。
(4)学前儿童攻击性行为的应对策略
①尽量满足儿童合理的心理需要
②努力提供宣泄内心压力的多种形式和途径。
③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应避免让儿童通过摔打物品的方式来发泄其内心的不满情绪
【典型例题】
1. 【2012年下半年真题】幼儿意识到自己和他人一样都有情感、动机、想法,这反映幼儿( )。
A.个性的发展
B.情感的发展
C.社会认知的发展
D.感觉的发展
答案:C
2.【2014年上半年真题】幼儿园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的主要途径是()。
A.人际交往
B.操作练习
C.教师讲解
D.集体教学
答案:A
3.【2014年下半年真题】在陌生环境实验中妈妈在婴儿身边,婴儿一般能安心玩耍,对陌生人的反应也比较积极,儿童对妈妈的依恋属于( )。
A.回避型
B.无依恋型
C.安全型
D.反抗型
答案:C
第十节 幼儿身心发展中易出现的问题
一、幼儿身体发育中易出现的问题及预防
肥胖、发育迟缓、佝偻病、营养性贫血、弱视
二、幼儿心理发展中的问题及预防
吮吸手指、咬指甲、口吃、遗尿病、夜惊、恐惧症、缄默症、儿童自闭症、儿童多动症、攻击性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