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橘妈
这段时间一直在看关于孩子敏感期的书,得到一个以前没有明显感觉到的感悟,那就是,孩子的发展是连续的,是层层递进的,是同一的,前一个时间段是后一个时间段的基础,每个时间段,都有不同的成长任务,他们构成了最后的发展结果。
美国心理学家和精神分析学家埃里克森,曾经提出过一个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他把人的一生分成八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一对核心的矛盾,能够解决这些矛盾的孩子,这个问题就不会成为他之后的障碍,而如果没有解决这个矛盾,那一个人就会出现残缺性状态和不连贯状态。
敏感期理论,和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相结合,就能看出他们的共通点:孩子的发展,确实是连续而阶段性的。
埃里克森的理论很有意思,他将人一生整个过程都包含了进去,不管是刚出生还是到老年,人都会遇到不可调和的矛盾,解决这个矛盾的过程,就是终身成长的过程,而矛盾的顺利解决,也是人健康成长的前提。
我们今天重点来说说前3个阶段,也就是孩子0-6岁阶段。
一、0~1.5岁婴儿期基本信任与不信任的心理冲突
这个阶段孩子对父母的依赖度很高,于是造成了他对父母既信任又不信任的心理矛盾。
埃里克森认为,此时孩子的信任能够形成“希望”这一品质:对自己的愿望的可实现性持久信念。
也就是说,婴幼儿时期孩子能否拥有信任感,决定着他是否具有希望这一品质,而希望对于人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那信任感和希望有什么关系呢?
具有信任感的孩子,敢于去希望,具有非常强烈的对未来的方向感和前进感,给孩子带来自我力量的增强。反之,不信任感带来的自我怀疑,会让孩子不敢去抱有希望,对人生相对悲观,也不敢对父母做更多要求。
美国之前一个专家提出“不抱”孩子理论,他认为孩子的哭泣是为了让父母按照自己的意志来行动,如果父母不被孩子的哭声控制,则可以反过来控制孩子的哭声。很多父母效仿这种方式,最后发现这样的方式会给孩子带来极大的不信任感,也可以说是安全感。
7、8个月的孩子会开始认人,他们在能够认出父母之后,会对父母出现很强的依赖性。虽然有时候很烦人,但这是一个孩子人生最初阶段最基础的需求,这个需求没有满足,他以后的人生中会不停的寻找,会不断的怀疑,无法充满希望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