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古人云,“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以史为镜可以正衣冠。”当时间的脚步渐行渐远,岁月匆匆流过的瞬间,就像是秋风吹落的蝴蝶,有些穷尽一生,都在尘埃的萦绕下化作泥土,而有些则在生命的最后一刻,留给世人昙花一现般的惊艳。
当课本里的国学大师,当记忆里的新中国功勋,渐渐地离开我们所在的这个世界,民国终究也逃不过历史的命运,成为尘封在史料中的文献,一切也都成为了过去。
民国留给我们的除了弥漫的硝烟,除了饥寒交迫还剩下什么?其实,许多人都不知道,它还曾留给我们一个“黄金十年”,一段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的经济发展。
一段略显突兀的岁月但凡提到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的阶段,我想大多数人脑海里总会蹦出“改革开放”这四个字,还有那位在南海边画了个圈的老人。正是这位老人和他画下的这个圈,让那个曾经忍饥挨饿的中国一飞冲天,惊艳世界。
其实,在全面抗日前夕的时候,民国也曾有过一段经济突飞猛进的时期,也就是在开头提到的“黄金十年”。
总的来说,很多人对这个名词几乎没什么印象,脑海里也没什么概念。不过这也不奇怪,因为这个词是在1951年,由一个叫魏德迈的美国人提出来的,也就是在老蒋和史迪威闹翻了以后,接任驻华美军指挥官的那个人。
魏德迈提出的“黄金十年”具体指的是1927-1937年,这10年的时间,如果对这段历史相对熟悉的话,很容易找到两个关键点。一个就是名义上统一了全中国的北伐战争,而另一个则是中国人要时刻提醒自己的日本侵华战争。
魏德迈提出的这一概念,在当时得到了不少留美或者留欧的华侨认可,同时不少的国人对此也表示赞同。
而从表面上来讲,在这十年里旧中国的经济确实得到了一定的成长,比如在1926年的上海,当时普通工人的工资大概是在10到15块钱左右,而到了1929年这一数字翻了一番。
除此之外,在当时的社会发展中,南京国民政府确实做了一系列相对促进社会发展的措施,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改变了清末以来,国内货币流通上的乱象,由当时的中央银行统一发行了纸币。
第二点就是现在不少人常常感慨的民国教育事业的改革,当时的国民政府对教育进行了大规模的投资,相继成立了不少新式的大学,并且给学生提供了相对优越的条件。
比如在一些国立高校中,学生的餐食补贴竟然超过了老师,而且还给予部分家庭条件困难的学生生活补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