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627年,"木匠皇帝"天启帝不慎落水病重,在喝了大臣进贡的灵丹妙药"灵露饮"(其实就是杂粮粥)后,几个月后还是驾崩。没有儿子的他不知道该把皇位传给谁,而这个时候天启皇帝最信任的大太监魏忠贤密谋从宫外接入一个孩子,冒充了天启帝的孩子即位,好继续控制皇帝,作他的"九千岁"。在这个千钧一发时刻,皇后张嫣力劝丈夫,唯一该信任的即位人是皇帝的弟弟信王朱由检,而魏忠贤居心叵测。一生荒唐、但是深爱妻子的天启帝采纳了皇后的意见,急召朱由检入宫,把皇位传给了他,避免了风雨飘摇的大明王朝迎来幼主,也避免了大太监魏忠贤继续把持朝政。虽然崇祯帝还是葬送了王朝,但是还是要感谢他的这位深明大义、机智多谋的嫂子-懿安皇后张嫣。
懿安皇后张嫣(剧照)
与其他朝代的皇后相比,明朝的皇后多出身于小户清白人家,主要是防止外戚干政。但是小户人家不意味见识短。明朝的皇后也多深明大义,力挽狂澜。
张嫣是河南开封府祥符人,天启帝即位后,选美女入后宫,张嫣从全国初选的五千名美女中,连过"八关"选出的第一美女,同年四月被册立为皇后。
"颀秀丰整,面如观音,眼似秋波,口若朱樱,鼻如悬胆,皓牙细洁"
懿安皇后张嫣(剧照)
张嫣虽然出身平民,但是聪敏、识忠奸。她很讨厌天启帝的乳母客氏和大太监魏忠贤。常常在天启帝面前进谏,可是天启帝只是微微一笑,并不听从。
性严正,数于帝前言客氏、魏忠贤过失。尝召客氏至,欲绳以法。客、魏交恨,遂诬后非国纪女,几惑帝听。
天启帝和魏忠贤(剧照)
要说这魏忠贤胆子真是够大的,他不仅诬陷张嫣原来是犯人的女儿,冒充张国纪的女儿入宫,还派人携带利刃,想刺*张嫣,结果被警惕性高的张嫣搜了出来,皇帝却把刺客交给东厂审问。魏忠贤也真会将计就计,打算上报天启说这几个刺客是皇后父亲张国纪派的,目的是想刺*皇帝,立信王朱由检,当魏忠贤得意洋洋地与心腹王体乾商量时,王体乾提醒他:
"主上凡事,独于夫妇、兄弟间不薄,一不慎,吾辈无遗类矣。"
天启帝虽然是信任魏忠贤,也不怎么管朝政,但是对妻子、兄弟亲人是很好的,这是天启帝的底线。
木匠皇帝(剧照)
但是张嫣即使冰雪聪明、小心防范也没有逃得过毒手。天启三年,张嫣*,在她憧憬要生育下自己的孩子,帝国后继有人的幸福中,却没注意到危险已经逼近了自己。魏忠贤勾结客氏,派人去给皇后按摩,说是在益保胎,都说*的女人智商为负数,张嫣没意识到这宫女的按摩手法和以前不一样,按摩后不久,她就流产了。悲痛万分的张嫣更是对魏忠贤和客氏痛恨万分了。
然而皇后也是可怜的,疼爱她的丈夫天启帝在二十三岁就因病逝世,在那个波谲云诡的权力交接时刻,张嫣没有因为悲伤冲昏了头脑,她说服丈夫把皇位传给弟弟信王朱由检,朱由检不敢,她又鼓励朱由检担起这副担子。弥留的天启帝最放不下的是他的妻子,嘱咐弟弟:
"中宫配朕七年,常正言匡谏,获益颇多。今后年少寡居,良可怜悯,善事中宫。"
深明大义的张嫣受到了即位的崇祯帝和大臣们的真心尊重,崇祯帝尊皇嫂张嫣为懿安皇后,居于紫禁城慈庆宫。
崇祯帝(剧照)
虽居后宫,张嫣仍然是对朝局了若指掌,她看透崇祯朝的首辅周延儒是个欺上瞒下的伪君子,常常假报捷报蒙骗崇祯帝,但是后宫不得干政,她只能只恨此身非男儿了。
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三月十八日,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军攻陷北京。懿安皇后张嫣自*殉国,年38岁。
李自成(剧照)
假如张嫣当时生下孩子,顺利即位,以她的见识、聪慧和威望垂帘听政,可能会比刚愎自用的崇祯帝后果要好点。不过明朝末年真的是个烂摊子,官绅集团、勋贵集团、外有虎视眈眈的后金、内有风起云涌的农民起义,非有大破大立才能挽回局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