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提及宋朝,在政治以及文化生活上常常呈现出两种极端的论调。
一种认为宋朝朝廷积贫积弱,尾大不掉,置百姓利益于不顾;怯懦首鼠,在外邦的威胁下无限让度着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以求苟且偷安。
一种则认为宋朝时期是我国历史上人民生活幸福指数最高的时期。
当时的宋朝文化艺术高度发达,对当代乃至亚洲各国都有着深远的影响,“宋词”就是一座绕不过去的世界文化高峰。
除此以外,市场经济的相对自由也带来了当时百姓生活高度的丰富化和娱乐化。在《清明上河图》之中便可窥见一二,勾栏瓦舍遍布大街小巷。
或许将这两种论调结合起来,审视宋朝南北朝的不同时期,才是一种更加全面的视角,才能看见一个更加真实的宋朝。
而同时兼具了宋朝的书卷气,又在龟缩的朝廷之中拥有剑指金兵的英雄气魄的人物,在宋朝也并非没有。
前有岳飞,后有辛弃疾。
生不逢时的悲慨岳飞与辛弃疾这两位赫赫有名的宋朝名将纷纷以不同的结局在历史上写下了生不逢时的悲愤和气概。
为何名留青史、能文能武的英雄将领,在一个屡受外邦进犯的文化盛世,留下的不是战功彪炳,而是千古遗憾呢?
这一切就要从宋朝的“发家史”开始说起了。
宋朝的开国皇帝赵匡胤,后汉时期行伍出身,在跟随着统治者南征北战的乱世之中战功卓著,一路成长为禁军最高统帅。到了显德七年时,受命抵御北汉及契丹联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