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李世民在我国历史上是一位伟大的皇帝。他在位期间,开创了“贞观之治”的中华盛世局面,任用贤能,广纳贤才。但就是这样的一位英明圣主,仍有许多瑕疵,例如“玄武门之变”他是“被迫”还是有“预谋”至今仍是个谜团,而他后来的修改国史也令人议论纷纷,因为史官在历朝历代是个特殊的存在,皇帝是很少干预的,而李世民则是明目张胆的开创了先例。
贞观三年,唐太宗李世民下令设置一个单独的部门,专门负责编写五代史,从此以后,史馆成为皇帝直辖控制下的一个常设机构,后又任命宰相监修国事,无疑是对国史的撰写做进一步的管控。
那李世民为何要重置史官,修改国史呢?这个问题至今都是个谜团,同时也是一桩历史的疑案。
有一种说法是李世民修改国史,是为了掩饰自己“玄武门之变”*死自己兄弟,逼父退位的。因为李世民的皇位不是合法继承来的,是自己弑兄逼父造成的,他的这一行为不符合我国传统的伦理道德,所以他要掩饰自己这种见不了光的行径,确认他皇位的合法性、正规性。所以李世民创立了宰相监修国史的制度,这使得史官很难以公正的态度撰写,只能按当朝统治者的意愿撰写国史。
还有一种说法是李世民为了提升自己价值。他将太原起兵描叙为自己精心策划而来的,而高祖李渊则是唯唯诺诺忌惮隋朝的政治压力,对起兵犹豫不决。在《高祖实录》《太宗实录》中,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太原起兵密谋为李世民的精心策划,而高祖李渊则完全是被动的局面。这样一来,李世民就是开创大唐盛世的首功之人,自己继承皇位是理所当然的,也合情合理。
李世民在位期间,曾多次随意审阅国史。在他的授意下,史官们把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的缘由写成了大义的仁义之举,从而严重歪曲的当时的真实事件。而对于太子李建成的功绩几乎没有,更多的是一笔带过。
当李世民继位之后,可悲的是历史再次重演,他的两个儿子也为争夺太子之位而反目成仇,这时的李世民或许体会到了当初父亲李渊的心情。为了表明自己尊重嫡长子的太子身份,李世民于贞观十六年追赠李建成为皇太子。
到底李世民究竟是出于何种理由修改国事,至今已没有史料依据,但李世民修改国史的行为是确确实实存在的,其真实目的是什么,或许已经尘封在了历史的长河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