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以拔地通天之势雄峙东方,总面积426平方公里,主峰玉皇顶海拔高度1545米。泰山以有容乃大的气魄将历史文化、自然景观、地质地貌和谐融为一体,游览泰山,更是有东中西等 各种登山线路可供选择,不同线路,可以看到奥区、妙区和秀区的泰山,雄奇、人文、秀美等各种不同的样子……
现在,就让我们走进这座中华文化的坐标,看看登泰山有哪些线路?您最喜欢哪种样子的泰山,不妨这个“五一”假期就出发吧!
(写在前面)
“五一”票价、优惠、住宿、夜爬等信息
戳这里了解详情↓↓↓
一览众山小——经典登山线路
红门登山线路
这是泰山最古老、最经典的一条登山线路,古代帝王、文人墨客、达官贵人、黎民百姓,沿着这条路走了上千年,为泰山缔造了一条经典和永恒的登山线路。全程9.5公里,盘道7000余级,泰山20余处古寺庙,沿线就有8处,泰山碑碣和摩崖刻石1800多处,绝大多数集中在这条线上。
主要景点:岱宗坊—关帝庙—一天门—孔子登临处—红门宫—万仙楼—革命烈士纪念碑—风月无边刻石—三官庙—斗母宫—经石峪—回马岭—中天门—云步桥—五大夫松—望人松—朝阳洞—十八盘—升仙坊—南天门—天街—碧霞祠—大观峰—玉皇顶
红门宫
位于“孔子登临处”石坊北。其地东临中溪,西依大藏岭,因岭上有丹壁如门而得名。红门宫创建无考,明天启六年(1626年)重修。它以盘路为界,分为东西两院,并以飞云阁跨路相连,拱形门洞上题“红门”两大字。西院为道观,宫门额题“红门宫”,祀泰山女神,为碧霞元君中庙。东院为“弥勒院”,供奉弥勒佛。
经石峪
经石峪位于泰山斗母宫东北,有岔路盘道相通,过漱玉桥、高山流水亭、神聆桥即至。峪中有缓坡石坪,上刻隶书《金刚经》,俗称晒经石,明隆庆年间万恭书刻“曝经石”。经石峪金刚经刻位于斗母宫东北经石峪,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的佛经摩崖刻石。
中天门
中天门是泰山登山东、西两路的交汇点。此处为登顶半程,上下必经之地。中天门建于清,为两柱单门式石坊。泰山古时多虎,古人在坊北建庙祀黑虎神,现庙内塑财神赵公元帅执鞭跨虎,东为仿古茶楼,西南为中溪宾馆,西北为中天门索道站。中天门位于黄岘岭脊背之上,海拔847米。黄岘岭因其土色黄赤而名,黄岘岭东面为中溪山,1989年台胞陈英杰捐资在山巅建慈恩亭,亭内放置澎湖同胞捐赠的澎湖石,上书碑文,表达希冀海峡两岸早日一统之愿。
十八盘
是泰山主要标志之一,也是登山盘路中最为险要的路段,被誉为“天门云梯”。梯的尽头是南天门,远远望去,它像一条白带悬于南天门下,飘荡于深谷中,十分壮观。十八盘是沿着一条北北西向的断层开拓的,在不足一千米的距离内倾角为70至80度、相对高差达到了400米。
南天门
又名三天门,恰处于石壁谷的上口,海拔1460米,不仅形势险要,而且位于整个登山盘道中轴线的上端,使游人在山下就可仰瞻它那巍巍峨峨的形象。每当山间云雾出没、变幻无穷的时候,天门在云雾中时隐时现,十八盘似天梯倒挂,衬托的泰山主峰更加雄伟壮丽。南天门创建于元代初年,岱庙主持道士张志纯集资创建。它是城楼式建筑,石砌拱形门洞,上筑摩空阁三间,黄琉璃瓦重檐歇山顶。门洞两侧有楹联:“门辟九霄,仰步三天胜迹;阶崇万级,俯临千嶂奇观。”游人登此,一览众山,满目空翠,疲劳顿失。李白曾在此留下千古绝句:“天门一长啸,万里清风来。"天门雄踞于泰山主峰,双峰夹峙,犹如天门自开,“山如穹窿势浑成,盘道千重若龙腾。云中回首惊来路,岱顶犹忆遥参亭”。
碧霞祠
位于岱顶,是泰山女神碧霞元君祠宇,始建于宋大中祥符二年(公元1009年)。整组建筑巍峨严整,气势恢宏,远处眺望,白云缭绕,金碧辉煌,宛若天上宫阙。祠以山门为界,分内外两院,内院正殿供奉碧霞元君铜像,铜瓦覆顶,东西配殿铁瓦覆盖,是一组高山建筑中的杰作。
唐摩崖
在玉皇顶盘路东侧,有峰峦绝壁如削,俗称“大观峰”,也叫“弥高岩”。上刻唐玄宗御制《纪泰山铭》,俗称唐摩崖碑,高13.3米,宽5.7米,碑文书24行,满行51字;碑额高3.95米,隶书“纪泰山铭”。
玉皇顶